用马拉松作为世界语言,将上海与布拉格联系在一起,感受地道欧洲马拉松氛围,上马走出国门之旅取得圆满成功。在国际马拉松舞台上推广和宣传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同时展现中国路跑爱好者的精神风貌,促进和提升上马竞技水平。未来,期待有更多跑者从上马跑向世界。
展现跑者风采
第一次见面的人,大都很难将马妍星与长跑高手联系起来——长发及腰精致如瓷娃娃,说话轻轻柔柔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糯嗲,不到40公斤的瘦小身材似乎一阵风就能被吹跑……然而,小小的个头却凝聚大能量,走上马拉松赛道,马妍星的成绩甚至能和专业运动员媲美。在这次布拉格国际马拉松赛上,她获得女子35岁以上组第一名,总名次第16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妍星是个非典型性跑马高手。她不是装备党,跑马时穿的裤子是淘宝10元货,衣着打扮没有科技功能,一切只为了好看;她不是分析帝,不戴心率测速表,不会规划赛道体力分配,甚至直到去年,她才知道“配速”是啥;她也不是科技控,呼吸、节奏完全未经训练,跑步好坏全凭直觉。
和不少白领类似,马妍星的跑步生涯是从健身房的跑步机开始的。在爱好跑步的丈夫带领下,两年前,马妍星才真正踏入跑马阵营。甚至直到今天,跑马对她而言也不是主要爱好,她依然觉得跑步有些枯燥,“每次跑马拉松,我跑出第一公里后就会嚷嚷想退赛,太累不想跑了……我更喜欢登山和越野,跑步其实是我的训练手段。”
无锡马拉松女子亚军,上海马拉松女子第10名,大连100公里越野赛女子第一……在不少人眼中,马妍星的确有些神奇的天赋,“每一次跑步也在刷新我自己的纪录,‘原来我可以跑这么快’‘原来我跑这么远还很轻松’。”马妍星坦言,不同的跑马经历给自己带来诸多惊喜。
和马妍星不同,沈剑锋算是典型的跑马爱好者。讲究技术细节,平时关注各类跑马信息,比赛时爱找目标,“每次超越带来的快感是其他都无法比拟的。”
从东京到布拉格,最近几年,沈剑锋越来越喜欢出国参加马拉松赛,他的马拉松赛历也排得满满的,“在国外参加比赛时,能感觉跑步是件纯粹的事。几乎很少有人走走停停看风景,每个人都一心一意沉浸在自己的跑步世界里。”
此番在布拉格参赛,沈剑锋最深刻的记忆来自一名陌生跑友的鼓励,“跑到30公里时我腿抽筋了,正在赛道上慢慢挪时,有一位和我同病相怜的外国哥们从身后抄了上来,不但鼓励指导我放松,还想拖着我一起跑。”马拉松的世界,不同语言已不是障碍,一个眼神往往就能获得力量。
感受风景之美
一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让人们知道了米兰·昆德拉,随即知道了他的故土捷克布拉格。伏尔塔瓦河潺潺流水,记载着布拉格的荣辱兴衰。从进入城市的那一刻你就会发现,时间对这里几乎不起作用,一切还是几百年前的样子,除了人。
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里的咖啡馆,仿佛还记录着卡夫卡、塞弗尔特等布拉格名人的内心秘密;昏黄灯光的酒吧里,布拉格人豪爽的酒风中依稀有着好兵帅克的影子;而查理大桥上那些艺术家,演奏的德沃夏克名曲听来是如此动人……在这样一座城市中体验马拉松,感受到的是与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同的古典气质。
沈剑锋开玩笑抱怨,布拉格马拉松是自己跑过赛道中最“糟糕”的一个,环绕伏尔塔瓦河绕圈的赛道,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对膝盖冲击很大。不过他也承认,正是这种特别的赛道让这项比赛充满了韵味,“阳光照着石板,反射出金灿灿的光芒,每一步都好像踏在金光大道上”。
给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布拉格马拉松轻松优雅的赛道气氛。在斯美塔那名曲《伏尔塔瓦河》的悠扬乐声中开跑,“起跑点上,乐队就站在选手身边,沿途每跑一会就有现场乐队进行演奏,从管弦乐到交响乐还有现代电音组合。”整个城市里到处都回荡着优美的乐声。“音乐和跑步从未如此契合。”
推介上马形象
正如其他国际马拉松赛一样,赛前的布拉格马拉松展示会不仅是跑友的盛会,更是各国马拉松赛事组织者交流的盛会。设在布拉格展览中心的赛前展示会也是热闹非凡,不仅云集了全球著名的运动装备产品,也汇集了来自近二十个国际马拉松赛的承办组织。
以“Run for love(为爱而跑)”为主题,将上海城市标志建筑物的缩影作为背景,上马也在展示会上布置了展台,向国际跑友进行赛事推介。不少同时参展的其他国际马拉松机构在经过对“从上马跑向世界”项目的了解后,积极主动地分享赛事资源,表达了与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建立长效互动交流机制。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展示会上有不少中国跑友到展台前与组委会工作人员合影留念,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温暖了整个展台。
在东浩兰生赛事公司总经理周瑾眼中,和布拉格马拉松联手只是上马跑出国门的第一步,旨在对上马进行宣传展示,与国际优秀马拉松赛事进行交流合作。“上海马拉松赛目前已与十几个国际马拉松赛事签订友好合作关系,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样的合作活动。”
走出去,请进来。周瑾告诉记者,未来,像马妍星、沈剑锋这样的“上马大使”将会越来越多,上马将充当跑友和国际顶级马拉松赛事之间的桥梁,为跑马爱好者提供正规渠道进行报名。上马也将邀请更多外国优秀马拉松赛事组织者来上海,开展专业论坛,共同探讨马拉松运动发展。
周瑾透露,赛事当天,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代表观摩了赛事全程,并对赛事服务保障、良好赛事氛围营造等具体的细节进行了学习考察。“这些赛事经验将在今后上海的路跑赛事组织中予以借鉴,让上海跑友看到实实在在的进步。”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