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左耳》上映。和十年前小说《左耳》出版时一样,饶雪漫一站一站跑宣传,只是这一次,小说里的主要人物都从书里走了出来,站在她身边,陪她一起面对粉丝。
二十多年青春文学写作,五十多部作品,靠在宿舍床头看饶雪漫小说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已过不惑之年的饶雪漫依然是女孩们不会错过的作家。她在文字里,守护着那灿烂却又易碎的青春。
1 为《左耳》 首次跨界当编剧
《左耳》是饶雪漫2005年出版的小说,十年之后,当年的小读者们走进影院,重新在大银幕前回忆青涩的岁月。这部被誉为饶雪漫巅峰之作的小说,十年里,多次再版,不仅吸引着众多学生读者,更引起了许多影视公司的关注。有关《左耳》改编影视剧的话题,十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饶雪漫说:“在卖版权这件事情上,我一直比较谨慎,因为我一定要对得起我的书迷。他们一旦发现小说和电影差距太大的话,我觉得他们第一个要恨的人是我。”要主控权,是饶雪漫在这件事情上,提出的最重要的条件。
《左耳》最后花落光线。从编剧到选角,从盯现场到看后期,甚至包括电影营销,这部电影的全过程,饶雪漫几乎都参与其中,甚至在选择苏有朋作为导演、主角启用新人演员等最关键环节,她都获得了颇有分量的话语权。
电影《左耳》的编剧是由饶雪漫自己担任的,这是她第一次做编剧。在饶雪漫亲自操刀之前,已经换了好多编剧,出来的本子始终都不理想。“某一天,我心一横,一个晚上写出了电影开头的近三十场戏。大家看了都说挺好,你就自己写吧。我算了一下,一部电影最多一百场戏,一天三十场,我不是三天就写完了吗?于是我就答应了。”不过,真正接下编剧的活之后,饶雪漫才发现事情远没有预想的那么简单,写《左耳》的电影剧本,比自己写十本小说花的时间更久。“我从来没有过编剧经验。有些事情对我而言是很大的挑战。比如,‘雨一直下’,在小说里这四个字的表达就足够了,但是在剧本里这样写,导演就会很难拍。”
在导演人选确定之前,饶雪漫花了一年的时间,写了近五万字的剧本,“因为不知道导演是谁,也便不能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样的方向,我索性把所有重要的情节和内容都先写进去。”
苏有朋加入团队后,两人合作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剧本。苏有朋主要把控台词,饶雪漫主导总体结构和情节取舍。选苏有朋做导演,饶雪漫是投赞成票的,但是,合作的最初阶段却让她无比抓狂。“刚跟苏有朋合作觉得很难搞,为了一个句子他要想那么久,如果跟他想法不一样他会一直纠结,简直觉得没法合作,但时间长了之后发现,他真的很专业。”
2 举办成长夏令营 倾听孤独的声音
饶雪漫的小说里,青春是永恒的话题。这些作品为她赢得了众多的粉丝。饶雪漫家中,经常会有女孩们到访,甚至住上一两个晚上。她们和饶雪漫聊自己的故事,那些独属于青春期的困扰与烦恼。渐渐地,人来得越来越多,便有了“女生成长夏令营”。
2005年夏天,立足于用爱与沟通帮助遭遇“青春疼痛”的“问题女生”的“女生成长夏令营”第一次开营。让饶雪漫始料未及的是,夏令营一做就再也停不下来,因为每年总有好多人盼着。“每一年夏令营开始前,面对一万余封报名信,我都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我恨自己精力不够,影响力不够,我怕我对不起那么多人的信任和等待。所以我总是在即将开营前左右摇摆,希望能找到一个完美的理由,将它推迟或者停办。”饶雪漫说。
有一次,饶雪漫到大学里参加活动的时候,提问环节有女生站起来问:“雪漫姐,我可以参加你的夏令营吗?”
饶雪漫摇摇头:“不行啊,你超龄了。”
可是女孩很坚持,“破例一次不行吗?”
饶雪漫说:“你都读大学了,应该不需要我的夏令营了。”
签名环节的时候,这个女孩走到饶雪漫的面前,提出要抱抱她。饶雪漫站起来和她拥抱时,发现她全身抖得很厉害。女孩在饶雪漫耳边轻轻说:“我需要的,雪漫姐。我一直在等机会参加你的夏令营,不然我总觉得,我的青春少了点什么。”
今年年初,饶雪漫的新书《52赫兹的回声》出版。这又是一本关于女生成长故事的书,是她写夏令营故事的第七本书。
每次出版一本新的关于夏令营的书,都会有人问饶雪漫同样的问题:这些故事都是真的吗?你是在利用夏令营贩卖女生们的隐私吗?“故事当然不全是真的,但很多人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只希望这能帮助到更多没有机会参与到夏令营中的孩子,让她们知道,有很多人和她们一样,带着伤携着痛在成长。或许很多的不愉快都是你成长中逃不掉的必修课,你真的不必太担心,年少时走错的路,多半都来得及回头。年少时做错的事,多半都值得被原谅。”
可是,为什么是饶雪漫?为什么那些家长、老师眼中说话做事都很拧巴,难以沟通的“问题女生”,在饶雪漫的夏令营里有了截然不同的模样?
“52赫兹的回声”这个书名便是最好的答案。这个名字背后有一个特别的故事,故事源自一份美国科学家的报告,报告中有一条叫Alice的鲸鱼,它在1989年被发现,从1992年开始被追踪录音。Alice的频率有52赫兹,而正常鲸的频率只有15~25赫兹,所以,Alice是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它歌唱的时候没有同类能够听见,也从来得不到回应。“那些女孩愿意把自己的故事告诉我,因为在万千人中,我能感应到她们的频率。如果她们是深海中孤独的鲸,那我就是可以让她们停靠的岛,让她们觉得不那么孤独。”
夏令营之后,女孩们将回到原有的生活中。“青春期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家长要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把孩子当私有财产,相互独立一点可能会更好。”这是饶雪漫想捎给家长们的话。
3 与00后儿子相处 有时候更像朋友
回到家中,饶雪漫的重要角色就是母亲,面对一个标准的00后儿子。饶雪漫有个网名叫“坏坏”,儿子便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饶小坏”。两人之间既是母子又像朋友。这一点在饶小坏的微博上就可以看出来——
“大人这种生物啊,只要被戳到了自己不想被戳到的地方就会说:‘小孩子,不想跟你说。’”
“有一天晚上,我妈问我,我万一以后喜欢上一个一点都不喜欢我的女生怎么办,我说:‘我是不会喜欢上一个一点都不喜欢我的女生的啊,停,你肯定要说我还小什么都不懂,长大就知道了,那你在我小时候问我干吗呢?’”
饶雪漫参加签售、做夏令营等活动时,经常会带着饶小坏同行。有一回,参加活动的间隙,几个孩子买了冰激凌吃,其中有一个残疾孩子,佝偻着背,蹲在一边,被其他孩子笑话:“你这样子像小乞丐一样。”
一旁的几个大人一时不知如何化解这突然出现的尴尬局面。但见饶小坏马上跑到那残疾孩子身边蹲下和他一起吃冰激凌,几个孩子很快笑作一团。
“小坏是个善良的孩子。”事后,聊起此事,当大家都夸小坏聪明时,饶雪漫最感欣慰的是儿子的善良。
如今,步入青春期的饶小坏,略有一点小叛逆——主要表现形式是,他总爱关着自己房间的门,一个人待着。不过,大多数时候,母子俩的关系依然和小时候一样好。
饶小坏11岁时,微博刚开那会儿,看到有人在微博上攻击妈妈,饶小坏写下“不回复是对的”然后@饶雪漫。这个初夏,电影《左耳》上映,点赞和吐槽不绝于耳,饶小坏默默看完电影,写下一篇影评《不擅长的永远是爱》用邮件发给了饶雪漫。
这个自认对青春没有什么认知的15岁少年写道:“从你的台词人人都在说,直到你的台词,只有你才能说出口,是需要时间的。在所谓的时间面前,现实只不过是一道宽度一厘米、深度几千米的坎,看上去吓人,其实轻轻走过之后,只剩下了回忆。”
饶雪漫把这篇影评发在自己微博上。随着电影的上映,饶小坏的影评已经超过了一百万的阅读量。而这个帅气的15岁男孩,早已换了网名,那不再更新的微博里,他成长的足迹,隐没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