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时论~~~
新民时论~~~
新民时论~~~
新民时论~~~
     
2015年05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时论
态度鲜明地反对暴戾之气
周中之
  周中之

  最近,成都一名女司机因交通纠纷被暴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随后,安徽亳州一名女子,骑电动车与一辆电动三轮车险些相撞,三轮车上一男子下车后,朝女子头部猛踩几脚,扬长而去。次日下午,女子因不堪受辱,在家自杀。

  男人动粗,女人受辱,打人总是不对的,是非对错,本来一目了然。就拿成都女司机被打一事来说,视频中这名女司机毫无招架之力,在地上不断痛苦翻滚。但是,不少网友在翻出了女司机的“前世今生”后,大呼“打得应该”,并由此引发深一轮的讨论,其中曲折,令人感叹不已。

  交通要有规则,驾车要有道德。女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变道,的确有错在先。类似这样的错误有可能酿成严重事故,必须引起高度警惕,相关部门的惩戒理应跟上。但是,不能容忍类似个人惩戒的行为,否则跟私设公堂有何区别?

  面对挑衅自己的人,是用拳头表达愤怒,还是通过规则和法律惩罚对方?理性的回答是唯一的。遗憾的是,那名男司机选择了暴力。也许,有人认为,事出有因,打人者的行为可以理解和宽容。更有甚者,把打人者奉为“英雄”。但打人者的暴力程度已经触犯了法律,即使对方有错,但暴力行为绝不是可取的。这是网下的暴力,还有网上暴力。事件发生后,有些网民用“人肉搜索”获得了女司机的大量个人信息,其中包括不少个人隐私,并公布于网上。这种网络暴力也涉嫌违法。

  在车水马龙的大道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缺德的驾驶员,无视交通法规,造成交通事故,害人又害己。从网上的大量言论来看,人们对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驾车者深恶痛绝,并进行声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因此就把充满暴戾之气的人奉为“梁山好汉”。笔者曾多次到上海的监狱面向服刑人员作讲座、搞调研,发现服刑人员中有许多因为伤害他人而锒铛入狱,他们为自己一时冲动打人而触犯法律悔恨不已。尽管事情的起因可能是对方有错,或出言不逊,或赖账不还,或首先动粗,但结果却是原来自以为“正义”的一方因违法进了班房。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现在,中国讲全面依法治国,要根据法律来判断是非曲直。一些人在遇到各种矛盾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法律,而是拳头和暴力,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倾向,是与法治思想相背离的。对各种社会事件的认识,应该有辩证的思维。女司机违反交通法规,可另案处理。但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已成为伤害他人的治安事件。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生活压力容易造成人们心情急躁,多一分理性,少一分不良冲动,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福音。

  我们的社会应该态度鲜明地反对暴戾之气,遏制其蔓延滋长。媒体上常曝光各种违法暴力行为,例如家庭里的暴力、邻居间的暴力,甚至在飞机上,也可以“练拳脚”,在家里打,在外面打,甚至在国外打,如此种种戾气,必须收住了。一个社会的治理,必须德法并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丰富,其中倡导“文明”“法治”“友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思想观念上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基础。(作者为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民观察·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
   第B12版: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态度鲜明地反对暴戾之气
讲信用
惠民工程 要无缝对接
上海丈母娘的 符号意义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2态度鲜明地反对暴戾之气 2015-05-16 2 2015年05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