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申城连续第十个高温日。8时刚过,毒辣炙人的日光,明晃晃地倾泻在毫无遮挡的十字路口,往来的车辆紧闭车窗,喷吐热气,路面热浪升腾,站上三五分钟,汗水就被逼上额头。
虹桥路古北路路口,29岁的郁昊卿已奔忙了半个多小时。转身、伸手、挥臂、吹哨……浅蓝色的警服湿透变成深蓝色,再被晒干;汗水滑落,流进眼睛,刺痛难忍,但他顾不上擦一下。这是一天中交通最繁忙的时段,执勤两个多小时,郁昊卿必须一刻不停地来回奔跑,做手势,疏导交通。
虹桥路、古北路与延安西路交叉,形成了一个六岔路口。因为路况复杂,很多司机常会把路搞错,加上延安高架外牌限行,地面道路车辆增加,周边又是虹桥开发区、古北新区等商务楼集中的区域,使领馆也有不少……自然而然,这里成为长宁区交通流量最大的一个路口。
7时30分,郁昊卿准时站到马路当中。“别人是‘战高温’,我们是‘站高温’。”小郁笑着告诉记者,最近看网友把交警称为“焦警”,真是很形象,“有时候我们还是‘浇警’,被大雨浇透的那种。”
三路交叉,使这个路口有接近一个足球场的大小。为了及时疏导,小郁必须以跑代走。一般一个红绿灯周期3到4分钟,他要来回跑3趟,一趟一般100米,这样一个早高峰两个多小时跑下来就是1万多米。
顶着烈日跑万米,这是小郁工作的常态。上午9时,古北路车流增加明显,路口出现积压,小郁马上跑到对面路口拦停还想挤进路口的车辆,避免“拖尾”。过了一会儿,电台显示虹桥路排队已影响金珠路通行,他又上前示意车辆向前一些,利用路口空间减少冲突。
“站在路口,常闻到怪味,都是热气蒸上来的。”小郁告诉记者,晒脱皮是常有的,每天回去筋疲力尽,什么也不想干……
天热心躁,违法增多。疏导交通的同时,小郁还要见缝插针纠违。“有时真的很累,是心累。”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看得见的违法要管起来。“有时市民骑车经过身边说一声:警察辛苦了。那一刻,又感到一切都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