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了羊年夏季,虽然已接近尾声,仍然不愿错过——纳木错转湖去。因为,西藏民间有种说法,羊年是转湖的年份,每到羊年,许多人会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西藏纳木错转湖。错过了,就要再等12年。
这一说法有历史记载。公元十二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在纳木错修习密宗要法,并创羊年绕纳木湖转湖之举。传说,每到羊年,是诸佛、菩萨、护法神在纳木湖设坛大兴法会时,如此时前往转湖,胜过平时十万次,其福无量。呵呵,这当然只是传说,但又何妨?在如此好的气候、环境,面对自然界万物生灵,转一转湖,清空自己,吐故纳新,于身体和心灵都有利,顺便还可学习一下西藏的地理、历史、人文知识,这样的休假,赚到了。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
纳木错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没有之一。纳木错在蒙古语里是“腾格里海”,藏语即天湖。位于拉萨以北当雄、班戈两县之间。湖南是雄伟壮丽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北为起伏的藏北高原。湖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为1940平方公里。
大约在距今200万年以前,地壳发生强烈运动,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岩层受到挤压,有的隆起成为高山,有的凹陷变作谷地或山间盆地。纳木错就是在地壳构造运动陷落的基础上,又加上冰川活动而形成。早期的纳木错辽阔如海,碧波万顷,湖面海拔比现在低得多。随着地壳不断隆起,纳木错也不断上升,高原气候逐渐干燥,使湖水减少,湖面因此缩小,湖泊则被抬升至海拔4718米,至今世界上没有超过这个海拔的大湖。
冬季的纳木错,湖面结冰,上面可跑汽车,一直至翌年5月冰面才开始融化,融化时裂冰发出巨大声响,传达数里,亦为一自然奇景。而夏季的纳木错非常漂亮,湖水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以及深邃如墨一样的蓝黑,这由浅而深的蓝,清澈、丰润、迷人。四周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台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你不但能见到电影里“风吹草低见牛羊”,牧人扬鞭跃马牛羊奔涌的美景;还有机会看到野牦牛、岩羊、野兔等野生动物在广阔的草滩上吃草;无数候鸟从南方飞来,在岛上和湖滨产卵、孵化、哺育后代。纳木错还盛产鱼类,细鳞鱼和无鳞鱼成群结队在湖里游弋,这些鱼和平原地区的同类鱼不一样,是200万年以来,由这里原有的鱼类,随着地壳地隆起,适应高原的特殊环境,逐步变异演化而来的。有些鱼还保留着头大尾短的原始特征。裂腹鱼一般可长到一二公斤,大的七八公斤甚至几十公斤。藏族没有吃鱼的习惯,鱼在湖中自生自灭,从不怕人,人近湖边,鱼儿纷纷游来,随手就可捞几条。
圣湖传说多处处有神迹
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在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和藏传佛教的万神殿中,在当地牧羊人和狩猎者的民歌里,纳木错不仅是圣湖,还是念青唐古拉山的妻子,念青唐古拉因纳木错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错因为念青唐古拉的倒映而愈加绮丽动人。整个纳木错的形状,如静卧的金刚度母,湖的南面有乌龟梁、孔雀梁等18道梁,湖的北面有黄鸭岛、鹏鸟岛等18个岛;而又有五个岛屿兀立于万顷碧波之中,佛教徒们传说它们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诚顶礼膜拜,其中最大的是良多岛,面积1.2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五个半岛从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扎西半岛居五个半岛之冠。伸入湖心的扎西半岛上的札西寺香火很旺。
据说,纳木错还有预卜凶吉祸福的神力,如果是“命大”之人登上湖边的山丘,即可见到湖中的灵异现象,因此,过去这里常成为藏传佛教进行圆光卜的场所。每逢夏季,有不少喇嘛前来朝圣,以湖中显现的灵异景象来预卜未来;也吸引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教徒们迢迢千里,完成艰辛的旅程,来转湖朝圣。所以,纳木错湖畔遍布玛尼堆,经过的教徒,都会投下一颗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