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5年08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半夜门铃响
左 妍
  左 妍

  零点,家人已睡,我点了一盏夜灯看书。突然门铃声大作,我冲到门口拎起听筒,沉默几秒后,一个男声传来,“开门。”想必又是某位不带门禁钥匙的邻居,抬头看到哪家亮灯就按哪家的铃。

  如果是你,会为这位邻居开门吗?开,只是举手之劳,而且找人开门这点麻烦,谁又保准自己不会遇上?不开,也有说得过去的理由,我不认识他,即便他不是“坏人”,也的确打扰了我,他完全可以按保安室的号码等待“救援”。

  邻居,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存在。前阵子,闵行小伙王海滨发现楼道起火,冒着生命危险跑遍整幢楼将全部邻居疏散,自己却被严重烧伤。此等好邻居可遇而不可求,比较普遍的邻里关系是,不常见面,即便遇到也往往限于同一部电梯里的那一两分钟等待,或者牵着狗、拎着菜,掏出钥匙开大门时那几秒钟的留门。而相比“不相见”,更糟糕的是“常相闻”:高分贝的喧闹、垃圾袋高空坠地的闷响、宠物狗不分昼夜的吠叫……

  能遇到文明、安静的邻居是一种幸运,所以越来越多人在买房时悄悄打听着“楼里群租客多不多”、“上下左右住的是什么人”。一份《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研报告》显示,“与邻里关系融洽”已与“家人身心健康”、“与父母关系和谐”并列成为决定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其中“不打扰别人生活”更成了高频点击的好邻居标准。

  诚然,社会的发展,终究不会回到弄堂式的生息相通,人们对邻居的态度也在悄悄转变。比起热心肠、常串门的邻居,我们或许更习惯那些不制造麻烦、不打扰别人的新式好邻居。我觉得,虽然邻里关系看似“冷漠”了,却并非是一种倒退。现代人尊重和珍惜私人空间,他们不愿被打扰,并且将心比心假定别人也不愿被打扰。正因如此,也就不必对碰面不打招呼感到尴尬,更不必感到受迫而进行无意义的寒暄。

  在理想的社区,每个人都小心翼翼,不打破人与人的界限,就像一首歌所唱,“不打扰,是我的温柔”。而倘若能心怀善意、宽容和感恩,在邻居有难时帮一把,就已是好邻居的“高级阶段”了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新民资讯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大购网专版
   第B24版:专版
号贩演出
期待大病医保为群众“托底”
没头脑和不高兴
半夜门铃响
广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半夜门铃响 2015-08-04 2 2015年08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