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含深情
《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藏品展》为期两天。展览不仅展出了《友朋书札》附录中收录的明清民初文史大家的作品,还精选沪上书画名家赠送给郑逸梅的字画,如吴湖帆的《纸帐铜瓶室图》、俞平伯的书法条幅、郎静山的山水扇面,是一批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
《友朋书札》由郑逸梅孙女郑有慧历时四年编辑而成,收录郑逸梅精心收藏的160多位各界友好写给他的长短书札,每位一至数通不等。写信人有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出版家、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书画鉴定家、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文字学家、报人、电影编剧、象棋名家、电影明星等等。其中最多的是文学圈中人,他们中既有旧派文学翘楚李涵秋、包天笑、徐枕亚、程小青、范烟桥、周瘦鹃、张恨水等,也有新文学代表人物叶圣陶、俞平伯、赵景深、施蛰存、柯灵、唐弢等,还有介于新、旧文学之间的重要作家陈蝶衣、秦瘦鸥、周炼霞等。书末还附有董其昌、查士标、陈三立、张元济等14位明清民初文史大家的墨迹。通过该书,既可窥见郑逸梅珍重故人书札的厚谊,亦可窥见老一辈作家、学人和艺术家对郑逸梅的尺素深情。
华师大教授陈子善认为,这么一大批书札,哪怕一封信只有寥寥数字,也是20世纪风云变幻的年代里郑先生及其友人生活、写作和交往的真实记录,而他们的为人为学之道,充满在这些长短书札的字里行间。“郑逸梅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写作的投入,令吾辈钦佩。《友朋书札》是郑逸梅先生留下的一笔别致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
博古又通今
据郑有慧介绍,郑逸梅一生笔耕不辍,交游广阔,博闻强记,著作等身,且交友广泛,为人谦和,生性淡泊。其著述广涉博采,蔚为大观,尤擅长人物传记、名人轶事、文史掌故,在南社研究、鸳鸯蝴蝶派研究、旧派文学研究、近现代报刊研究等众多领域里均卓有建树。他还酷爱集藏,涉猎广泛,尤其钟爱书札。
在昨天举行的研讨会上,许多专家认为,研读这一批前贤名宿的书札手稿,可以欣赏写信人各具风格的书法,领略写信人或文或白的文字表达,体会写信人与收信人的文人情谊,思考两者切磋探讨的文史学问,双方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写作和日常生活状况都将对后人的研究有所启发。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