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因为陪客人参观泉州天后宫,热情好客的文友不声不响就从天后宫的斜对面的一个店铺里,拎来了几袋还带着热气的绿豆饼递给客人,也递给我一包,且笑吟吟地说:“这是老字号的绿豆饼,吃吃看。”我感觉出这笑的潜台词,回来后果然尝出正宗滋味。
30年前,著名作家柯蓝到泉州考察,市里要我陪同并找个时间请他为泉州的作家开讲座。也许是太累了,他发烧了,吃不下饭。我想起我们泉州这种“俗又有剧”(即“便宜又有意思”)的绿豆饼,便给他买了去,让他肚子饿了当点心。隔天我去看他,他说吃了绿豆饼,“很好,少油而酥,甜而不腻”。几年后一次我到北京开会,电话问他,给你带点什么?他竟然不假思索回答:“那就带点绿豆饼吧。”
几年前,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潘旭澜先生回泉州,我邀请他在我家将就住下。当天晚上,他说他到附近随便溜达溜达。没想到他带了绿豆饼回来。我理解离乡久了的泉州人对于故乡风味的思念,一回乡就这么迫不及待想要解解瘾。他打开一包绿豆饼,招呼我一道吃。我啃了一口,其硬如铁。我当即告知他,这不是正宗的泉州绿豆饼,不能吃的,明天我给你买正品。潘先生吃过我买的绿豆饼大加赞赏,一迭连声“正是它,好吃,好吃!”
我从小喜欢吃零食,到一个地方就想尝尝当地的糕点,吃到差的丢掉都来不及,吃到好的即存入好印象,但再多好吃的糕点无论如何不能取代我对家乡绿豆饼的情有独钟。泉州绿豆饼首先好在它有很强的工艺性,让人一看就喜欢。整个像一个花苞,很美。薄如纸帛的十层厚的饼皮一层层恰似环绕的花瓣。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就像亲吻它,你吃一口——它还真有点娇贵,委身于你,也就融化了……其馅用上等绿豆去皮做成,加少许冰片细磨的粉末以及糖、油、冬瓜等调制,配搭得那么合宜——多一分太过,少一厘不足,口感好极了。其味的素雅、香酥、隽永,经得起回味。特别是它的少油和低糖,不但好吃,还完全符合当今世界食品科学的潮流——营养与保健。
泉州绿豆饼据说已有100多年历史,就这么一代代传了下来。现在,什么好吃的东西没有?泉州绿豆饼却难以替代。这个经过时间检验、不断改进的中华老字号食品,诱惑力还那么出神入化。遇到外地友人访罢泉州返回时,推己及人,我也常买点绿豆饼赠送,“俗又有剧”,我想他们也会被诱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