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社会/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收入缩水支出日增 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收入缩水支出日增 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收入缩水支出日增 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收入缩水支出日增 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入缩水支出日增 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巴西:足球大国陷入政府危机
万戴
■ 巴西总统罗塞夫9月7日出席独立日大阅兵
■ 巴西圣保罗民众游行抗议总统罗塞夫及政府 本版图片GJ
  说起在巴西的生活比以前有什么变化,一位在里约热内卢生活的华人的回答是:“钱贬值得太快了,像里约寄宿家庭的房子原来每间每月1000雷亚尔左右,每年按通胀率涨,现在都涨到1500了。”

  货币贬值,囊中羞涩。几年时间里,曾经是整个拉丁美洲骄傲的巴西人突然发觉,自己变得困窘了。

  世界杯半决赛惨败 足球成为矛盾焦点

  故事还得从源头说起。

  2014年7月9日,世界杯半决赛巴西对德国1比7惨败。纯从足球来讲,这绝不能算是一场合理的比赛:后防线由于席尔瓦缺阵,被德国队抓住机会,屡屡进攻得手,巴西队阵型却毫不收缩,完全无视锋线内马尔休战造成的前场疲软,无论后防如何被撕裂,坚持和德国队对攻,直至以7个失球将自己狠狠钉在世界足球史的耻辱柱上。

  这件事如果发生在集体性更强的国家本不稀奇,但是很少在拉丁美洲出现。和大多数拉美人一样,巴西人热情、简单,以一种更自由的方式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这种“玉碎”式的决绝对攻堪称诡异。可能只有联系巴西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才能得到一个基本解读。

  2007年和2009年,巴西先后中标2014年世界杯和2015年奥运会主办权,其时正值巴西在卢拉的劳工党政府领导下经济高速发展期和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复苏期。在这几年间,稳步发展的经济水平、发达的进出口贸易,使巴西成为拉丁美洲最耀眼的明星和“金砖国家”中成色十足的一员。

  而就在世界杯举办的两三年前,巴西的情况发生了微妙变化:罗塞夫接手的巴西政府并没有像预期的一样迅速渡过经济危机,而是逐渐陷入了发展停滞的泥沼。

  于是此时世界杯就从巴西国家发展成就的全球展示,变成了政府在大选前不遗余力推进的政治、经济博弈。罗塞夫政府试图以世界杯的成功举办、出色的比赛成绩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让民众重拾信心。

  在这种急迫的政治意图下,政策的推行不免简单粗暴,最终导致民众强势反弹:2013年6月,仅仅由于11个首府城市公交车票上涨了约合人民币1元钱,巴西全国就爆发了大规模反对世界杯的游行示威活动。

  巴西人的愤怒不仅仅来自支出的增加和政府对世界杯的无节制投资,更来自对经济环境的不满和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质疑。在弥漫全国的反对声浪里,赢球、登顶成了巴西队的唯一选择。政治压力、赞助商压力裹挟舆论压力,最终演变成了球场上“不科学”的惨剧。

  从那时起,出现问题—民众过激反应—政府采取各种手段息事宁人,成为罗塞夫政府不断重复的尴尬循环,政治、经济和民生问题也逐渐纠缠在一起相互作用。

  所幸,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巴西在世界杯赛场内虽然一塌糊涂,但是在场外创造了100万个就业岗位,为当年巴西GDP也贡献了44亿雷亚尔(依当时汇率约合22亿美元)。这样的成果再加上一系列戏剧性事件,使罗塞夫成功连任至今,但也产生了更多新情况新问题。

  经济增长近于停滞

  分配不公反弹激烈

  巴西经济增速放缓早在2011年罗塞夫就任总统前后就已经开始。2010年巴西由国际金融危机中成功脱身,年经济增长率达到7.5%的高度,随后2011、2012、2013年经济增长率则分别降至2.7%、1.0%、2.4%,均低于同期拉丁美洲地区平均年经济增长率。换句话说,在最近几年中,巴西经济增长大踏步前进逐渐放缓,直到今天几近停滞。

  这种停滞终于在几年之后逐渐体现在民生上。巴西雷亚尔2015年贬值已经达到35%,巴西人的购买力、尤其是海外购买力前所未有地下降。一位巴西朋友说,刚刚进入10月,巴西许多大城市的商家就开始如火如荼地宣传圣诞节活动和优惠。追问之下才得知,活动提前是因为很多人已经没钱出国旅游,多年养成的消费习惯又很难改变,于是只能在国内找满足。

  无独有偶,由于雷亚尔持续贬值,巴西一所核心城市孔子学院今年组织的常规夏令营应者寥寥,原因是许多学生无法负担往返机票。原来只需要4000雷亚尔的票价,随着通货膨胀已经增长到6000雷亚尔,让许多巴西汉语学生不得不暂时放弃到中国看看的计划,继续留在祖国为三餐努力。

  劳工党政府的施政传统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劫富济贫的政策理念。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这种政策制造了庞大的中产阶级,但在近年来经济增长停滞之下,受影响最大、社会反弹最强烈的也是中产阶级。

  罗塞夫政府在极为恶劣的社会环境下,依然坚持公共卫生方面的“更多医生”计划、住房方面的“我的家我的生活”计划以及贫民区的水、电、饮食、教育福利,每种公共投入都来自纳税人的支出,受益方都偏向纳税极少或不纳税的贫困人口。这些政策在保证贫困和赤贫阶层坚定支持的同时,也伤害了中产阶级的利益和进取心,在经济增长出现问题时,让整个国家后继乏力。

  收入分配结构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纺锤型、金字塔型和倒陀螺型。当代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健康稳定的国家,一定有一个收入稳定、税收和福利合理、拥有不次于其上下阶层社会影响力的中产阶级。社会思想和行为的动荡多始于中产阶级的愤怒,源自更强者不易撼动、极弱者难于表达。

  巴西制造的中产阶级在体量上大得惊人,却并没能够得到相应的话语权和福利,在随时可能跌回低收入群体的风险中,最终选择了更激烈的表达。

  政治腐败影响执政

  财政紧张民生困难

  罗塞夫政府目前面临的困局呈现立体化面貌,主要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腐败案为主线引出的政治腐败问题,另一条则是由于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导致的财政紧张和人民生活困难问题。

  从宏观角度观察,两个问题紧密相关。由于巴西存在的极端多党制现象,两任总统的劳工党政府均与盟党组成执政联盟,不可避免在施政纲领、人事任免等问题中顾忌盟党立场;当出现政治、经济危机时,最迅速的反应不是应对民众,而是安抚盟友。就在本月罗塞夫大幅削减政府机构以平息民愤时,盟党的部长席位反而有所增加。

  劳工党内部也分为多个派系,其中多名重要成员与巴西大型企业有着金钱纠葛,导致包括罗塞夫选举经费在内的多项政治资金来源不清,这种政治掣肘严重阻碍了执政的坚决和清明。由于私有化改造的历史问题,巴西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本就不足,政治腐败问题的凸显又限制了经济调控走出危机的效率,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的状况。

  而从普通巴西百姓的角度看,这本身就是同一个问题。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大环境下,收入缩水、支出日增,生活质量大幅下降;而政治腐败让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雪上加霜,百姓对政府改变状况的信心也随着一桩桩案件的揭发落至冰点,政府支持率从70%降至8%。

  虽然在阶层划分上许多家庭进入了中产阶级,但财富持续贬值、货币购买力下降,带来的只有幻灭。作为国民大多数,工薪阶层并不热衷了解国民经济发展和停滞的原因,只希望再次走出危机,过上好的生活,重拾对执政者的信心。 万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习近平访英特别报道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时政·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新民资讯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08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巴西:足球大国陷入政府危机
腐败大案爆发
主权信用“负面”
社会贫富分化
新民晚报社会/新民环球B04巴西:足球大国陷入政府危机 2015-10-22 2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