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均衡配置
针对儿科医疗服务供需结构性矛盾、城乡资源分布不够均衡等问题,规划着重强调,“十三五”期间,本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提供儿科门诊服务;三级综合医院和承担区域医疗中心任务的二级综合医院,应提供急诊服务并设立儿科床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应将儿科纳入家庭医生职责,提供儿科诊疗和儿童保健服务。卫生部门将按照市领导的要求与市民的呼声,切实将规划目标落到实处。近期,还将依托儿童医院、儿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及新华医院,在全市构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儿科联合体或儿科联合团队,提升儿科诊疗质量、促进资源均衡配置,让市民能够放心到家门口看儿科。
薪酬分配倾斜
针对儿科医生收入低的问题,本市从去年以来已在24家市级医院全面推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医生收入与科室收入以及处方、检查、耗材收入脱钩,按照工作负荷、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来进行分配。在改革较为深入的瑞金、新华等综合性医院,儿科医生收入已与其他科室医生基本持平。2016年,市政府将把此项改革作为医改的重中之重,切实推进落实。同时,还将制定有利于儿科医师流动的多点执业政策,改善儿科医务人员执业环境,薪酬分配政策向儿科倾斜。
扩大儿科招生
另据了解,全国的儿科专业于1998年取消后,交大医学院已于2012年悄然恢复了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的招生,目前已累计招生160人,今年的招生计划将扩大到60人,首批30名学生将于2017年毕业。复旦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也将于今年开始专门招收儿科方向,预计每年新增100人。近期,卫生部门还将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加大儿科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儿童保健医务人员规范化培训,以及通过全国招聘、延迟退休年龄等方式,努力保证有足够的儿科医生来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