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只是冰山一角。随后户部经查对甘肃省上报数据后,向乾隆皇帝报告,甘肃省在过去几年间,曾报经户部批准,以捐监储粮、粮仓不够为由,申请建仓26座,用银161800余两,工程款在所收的捐监仓费银中列支,工程报工部核销。
粮仓工程有申请有图纸,有预算有决算,本来天衣无缝。冒赈案暴露后,才真相大白于天下。既未收粮,就连现有的米仓都是虚设,当然也无粮可储。既无粮可储,还添建数十座粮仓干什么?粮食是纸上谈兵,粮仓也是纸上谈兵,送到户部、工部的申报材料、预决算、工程图纸都是纸上谈兵,一切都是假的,只有落入各级官员口袋里的银子是真的。
当年乾隆皇帝派钦差查过甘肃粮仓的事,也同时被乾隆皇帝自己揭出。纸上谈兵的东西,钦差奉旨来查,地方官员挪东掩西,也能瞒天过海,乾隆皇帝得到的奏复竟是“仓粮系属实储。”这不是完全把乾隆皇帝给蒙骗了么?
捐监冒赈案,处理首道府县官员一批;再牵出行贿受贿索贿案,又处理官员一批;再由户部的奏报牵出冒建粮仓案,又处理官员一批。再牵出以前的欺骗钦差案,一案串一案,乾隆皇帝原来拟定的丢帅保卒、保留大部、维持甘肃官场稳定的计划被彻底打乱。乾隆皇帝应该怎么办呢?就在案子已经可以结案时,巨大的亏空案又被查出。地方财政亏空银子888990两,仓库亏空74110石,查办的大臣本拟让历任地方官和现任地方官赔付,此时的乾隆皇帝自己也已经筋疲力尽,亏空一案也就大事化小,格外开恩免其分赔。
王亶望本人被如何处理了呢?1781年夏,王亶望被查抄的家产由浙省解运来京,到了崇文门。查抄王家产一事一直为乾隆皇帝所重视,他尤其对王平日所收藏的古玩字画最为留心。但是一看验收清单,不禁大失所望。所载物品稀疏平常,诸多贵重物品不翼而飞,例如乾隆皇帝印象深刻的王亶望所藏的一件米芾石刻,竟然没有。经对照解京物品清单与浙江省最初上报的查抄底册,物品大量缺失一目了然。在核查中,还发现原查抄底册中载有的黄金4748两不见了,却多出了白银73594两,金银比例正好是十五换五。
是谁胆敢脑筋动到天子头上?乾隆皇帝严令查办大臣李侍尧和阿桂追查。
李侍尧的父亲李元亮担任过户部尚书。李侍尧在乾隆初年曾被乾隆皇帝接见,先后出任军机处章京,热河副都统,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广州将军,两广总督等职,此人精明干练,颇有才略,史书上说他有过目成篇的本领,接见下属的时候,只几句话就可以从中看出下属的才干如何。因此,乾隆皇帝对他颇为倚重。
乾隆皇帝开始只把疑问放在具体经办查抄的官员身上,对全权负责查抄的二品大员闽浙总督陈辉祖则毫无疑心。乾隆皇帝说:陈辉祖世受深恩,且系封疆大臣,朕断不疑伊有抽换之事。但是随着查办的深入,陈辉祖偷梁换柱的行径暴露出来。陈辉祖算是绞尽脑汁、机关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