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政协委员刘建在小组会上分享了自己亲身经历的电信诈骗故事,呼吁形成合力共治电信诈骗,市政协委员杨健也呼吁尽快建立上海反诈骗中心,让骗子无法利用行业壁垒钻空子。
标“黑”40多万次
依然没被封号
“新民晚报上登过一个案子,为了帮助一个电信诈骗受害者追回被转走的钱款,六名警察三年七下湖南冻结账户,差旅费花去3.5万元,才成功追回1.6万元。”昨天下午的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刘建讲起本报报道过的一个案件,心情十分沉重。之所以感同身受,只因他也曾有亲人被骗5万余元,所幸及时发现,赃款被冻结在了黑龙江一个小县城的工商银行。
因为种种限制,这笔钱一直到了2年后才重新回到刘建亲人手中,这让他十分感慨。“有些电信诈骗电话和短信被作了40多万次的诈骗标注,但依然没有被封号,这说明光靠公安一家打击是远远不够的。”刘建认为,一定要由相关所有行业部门形成合力。
一年卷走15亿
传统模式难防
杨健也有相同看法。昨日,杨健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数据:2015年,上海因电信诈骗犯罪导致市民经济损失高达15.1亿元。杨健透露,去年全市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4209起,同比上升64.8%;抓获犯罪嫌疑人1393名,同比上升20.2%;捣毁平台、窝点共计197个,同比上升18.7%。但是,电信诈骗案的赃款追回率却极低。中国银联发布《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遭受网络欺诈的消费者未获得有效赔偿。杨健认为,这已严重影响了公共安全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杨健指出,诈骗技术和手段更新非常快,依靠警方一家防范打击的传统应对模式已显捉襟见肘。
目前,警方在打防电信诈骗犯罪时面临着封堵诈骗信息难、查询冻结涉案资金慢、犯罪团伙信息难以及时掌控等难题。此外,通信部门在行业监管上存在漏洞,使得部分运营商、代理商受利益驱动,为诈骗团伙提供任意显号和非法改号软件,以及“一号通”“400”捆绑电话、“170虚拟电话”、中继网关、境外服务器、网站域名等,已然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加大了公安部门从源头上打防电信诈骗犯罪活动的难度。
建议公安牵头
各方合力反骗
为此杨健建议,由上海市公安局牵头,在市政府下设上海市反诈骗中心,负责全市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的总体规划和推进等日常工作。与此同时,上海的人民、工商、农业、建设、交通、招商、浦发、邮储、民生、兴业、光大等11家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等金融机构,以及移动、联通、电信等3家电信运营商必须派遣专职人员常驻中心,接入查询专线端口,设置相关权限,实现涉案银行账户实时查询、实时冻结,涉案通讯工作实时封停等功能,最终形成快速处置合力。据了解,类似的反诈骗中心已经在深圳、成都、温州等不少城市建立。
“上海市反诈骗中心应有充足的人员配置和资金保障,除了刑侦民警、公安文职等人员以外,还应配置公安技侦、网安部门人员。将市反诈骗中心所需资金纳入市财政预算,单列给予专项拨款。”杨健认为,在此基础上反诈骗中心还要开通设立短信、热线、微信、微博、网站等多元化的、便捷化的举报平台,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并将相关举报信息纳入专门的数据库,与110报警台有效对接,实时获取电信诈骗报案信息。本报记者 潘高峰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