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6: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0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致的紫砂格碟
蔡一宁
  ◆ 蔡一宁

  平生就欣赏喜爱铁画轩的作品,有机会就收藏几件,尤喜其文房类的器物。此类作品大都精致脱俗,意趣盎然。这件段泥圆形格碟作品就是在宁波古玩市场淘来的(见图)。此格碟泥料纯正,器型规正端庄,大小合宜,盈手可握,别致可爱,其直径12cm,内径10cm,圈足直径8cm,高3.5cm。圆碟中间一分为二,隔断为八卦阴阳形;外壁肩部镌刻着“睛成破壁灵飞去”七个草体大字,落款为“时在乙丑,玉道人并刻”,内壁为二次入窑低温烧制的开片白釉;碟底钤有方形篆体阳文印章“铁画轩”。显然这是一件戴国宝作于1925年的晚期力作,迄今也有90年的历史了。

  紫砂格碟器的形状呈多样性,笔者就收藏有四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花形、扇形、几何图形等,器物中间都有2至4个左右的隔断。格碟一般用途为书画家用于创作时的涮笔、蘸水或调色。刻词“睛成破壁灵飞去”源于“画龙点睛”的故事,说的是南朝梁代大画家张僧繇特擅画龙,梁武帝请其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龙,他画了四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龙,但都没点眼睛。众人不解,怂恿他点上龙眼,他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顿时电闪雷鸣,两条龙便破壁腾空飞去。此典故后常被用来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简明扼要的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试想一只刻有典故、箴言、警句的格碟,放在书桌案头,其对于书画家构思、创作的影响,不啻为涮笔、蘸水和调色的功用,还隐含有座右铭式的励志、审美、寄托、启智、警醒等效能。

  戴国宝,字玉屏(1875—1926),著名紫砂商号“铁画轩”的创办人、紫砂陶艺人。他本是刻瓷名手,能书善画,擅长治印,与吴石仙齐名,以双钩法用钢刀在瓷上刻绘,名扬江南。民国初年他在上海创办了蜚声中外的“铁画轩陶器号”(该店现已迁至上海豫园),专营宜兴紫砂陶器名品。“铁画轩”的作品一般署名戴国宝本人的印记(印章或刻款),如“戴氏”、“铁画轩”、“玉屏”、“玉屏主人”、“玉道人”、“访雪”等。同时,戴老板不仅自己艺术品位颇高,而且还慧眼识才,知人善任,曾先后聘用了一大批宜兴著名紫砂艺术家和陶刻师为之创制名作,如范大生、程寿珍、俞国良、吴云根、陈光明、李宝珍、胡耀庭、强义海、王寅春、顾炳荣(顾景舟之父)、潘柏寿、陈少亭、邵宏俊、饶寿川、谈泉明等。所以,各类紫砂作品上也常常署其所聘的名家高手的姓名。由于他熟谙市场营销,目标市场定位于海内外中高档客户,其销售的各类紫砂壶、瓶、鼎、尊、炉、筒、洗、罐、钵、盂、盘、碟、盆等作品大都符合时代欣赏要求,迎合满足了文人达贵的审美情趣,作品追求器形精雅多变,古朴典雅,镌刻的书法和图案也极富文人气息,所以铁画轩出品皆为市场佳品,广受海内外紫砂爱好者的追捧。

  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戴国宝是20世纪中叶前中国一名既熟谙艺术品经营管理,又懂得紫砂艺术属性、且能自制自画自镌紫砂器的不可多得的“老板艺术家”。正是有了像他这样一批有胆有识、多才多艺的老板及商号(如吴德盛、陈鼎和、葛德和、艺古斋、毛顺兴等)的苦心经营、竭力推广,才使得中国紫砂传统艺术之光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历史应当牢牢记住他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街拍/目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服务/商学院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市汇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基金纵横
   第B08版:金融城周刊/上海物业/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娱台历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57年前的《上海民歌选》
别致的紫砂格碟
张大千的定制笔
画好画,做好人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C06别致的紫砂格碟 2016-02-06 2 2016年02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