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驰名歌坛的魏启贤和孙家馨,是当年中央乐团声名显赫的前辈歌唱家。如今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堪称中国男中音翘楚的魏启贤和中国第一花腔女高音的孙家馨,都是一代声乐大师黄友葵的高足。他们在经年累月的刻苦学习、钻研声乐艺术的同时,历经了大量的舞台实践,不断提高对歌唱的认知和理解,还为自己积累起涉猎中外的宽泛曲目,并逐渐形成各自卓而不群的鲜明风格,从而达到日臻化境的歌唱境界。
1984年初冬,我第一次去北京请演员。那时,人生地疏,演出时间又紧迫,一时不知所措。幸亏我二舅的同门师兄中央乐团的刘秉义鼎力相助,才在最短的时间内,悉数落实原本圈定的京城大牌歌唱家。其中有上海人民心仪的臧玉琰、楼乾贵、李光羲、刘淑芳、李晋纬、罗天婵等,还有久违的魏启贤和孙家馨。
这台云集并代表着当时中国歌坛各种流派和风格的“著名歌唱家音乐会”,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年近古稀的魏启贤,是参与这台音乐会的最年长者。但他宝刀不老,首唱了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为其量身定制的新作《我的祖国妈妈》。曾饱受旧社会苦难的魏启贤,对美好的新生活,一直充满着无限的激情和热望。他把这种积聚已久的充沛情感,完全倾注融合在新作跌宕起伏的优美旋律之中,从容不迫,张弛有度地演唱,没有任何歌唱技巧上的雕琢和束缚,其歌唱状态,几乎达到歌人合一。《我的祖国妈妈》一炮打响后,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被几代歌唱家翻唱。他的代表作有《黄河颂》《沁园春·雪》《嘉陵江上》等。
对于孙家馨,我过去只是闻其声,未见其人。此次一睹风采,我心悦诚服。在上海的舞台上,孙家馨再次唱响了她的代表之作《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歌声依然美妙动听,那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花腔声,犹如天籁,至今难忘。
孙家馨告诉我,她原本是上海乐团的独唱演员。1954年,为了充实中央文艺团体的实力,她和另一名上海著名男高音朱崇懋,被调入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前身),从此,她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
孙家馨一生参加过无数场演出,还出访过许多友好国家。但她最难忘的,还是在1962年的两会期间,由周总理倡议,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音乐会”的情景。
这台空前绝后的音乐会,由来自全国最优秀的十二位女高音歌唱家(王昆、郭兰英、王玉珍、刘淑芳、李晋纬、张利娟、张权、郭淑珍、张越男等)参演,曲目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唯独孙家馨是花腔女高音,没有自己钟爱和相应的中国作品可唱。因此,她选择了一首根据外国舞剧《塞尔维亚》中的一段拨弦乐填词的歌曲《洋娃娃》。演唱虽然也很诙谐、完美,但效果却与其他歌者相差甚远。
音乐会结束后,周总理表扬了长期坚持“洋为中用”、为工农兵服务的许多歌唱家,并对孙家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希望。
周总理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震撼了孙家馨的心灵。“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最高目标。”从此,孙家馨把它当作人生的座右铭和歌唱生涯的追求方向。曾一直孤芳自赏的孙家馨,放下身段,拜民间艺人为师,学习戏曲、曲艺,经常抽空去边远地区采风,其代表作有《玛依拉》《曲蔓地》等。就这样,长期从事西洋唱法的孙家馨,翻开了她歌唱生涯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