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的传统精神似乎从一个老人日渐佝偻的身躯中重新焕发出生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人,带动着整个小区的和谐。50多年,他收到了30多面锦旗和50多封感谢信。很多当年找他理发的年轻人,如今也成了老人,抱着孙儿,还是找他剃头;有的学生至今和他保持着联系;有的老人觉得郭裕先服务好,剃得好,又把他“介绍”给别人。
在很多人眼里,郭裕先的善良、热心肠远不止这些。他曾经冒着严寒和危险从沼气井里救出两位学生,也曾看到老人突然晕倒在楼梯而立马急救……
在郭裕先家中一堆锦旗和感谢信中,老人最视作珍宝的是一纸“奖状”,上面写着“郭裕先同志:一个一辈子做好事的好人”。这是大家对他的肯定。
积善成德,则圣心备焉。存善心,行善举,纵使是“剃头匠”,也能备“圣心”,成“圣人”。庙堂之上不缺朱门酒肉的“大人”,江湖之远,更需要郭裕先一般朴素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