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搭伴养老”成为一个新词,我觉得无论是“搭伴式养老”还是“同居式养老”,关键在于和谁搭?最终怎么搭?搭伴养老最关键是找准投脾气或善解人意或好性格的人。
如果按照亲疏远近来排序的话,首先是夫妻,其次是从男方的兄弟姐妹、女方的兄弟姐妹、发小、同学、同乡和同事中寻找最为合适的人来搭伴养老。夫妻与兄弟姐妹搭伴养老,是有现实依据的。经过岁月的流逝,经历感情的摩擦,彼此已经相当了解了,能投契的自然会投契。如果从发小或同学中物色养老的搭档,虽然小时亲密无间亲同手足,但在成长过程中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处于各忙各、时亲时疏的状态,谁能预料发小或同学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怎样的人生熏陶和环境影响,很难把握发小或同学从小到大的性格会发生多大改变?当然,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般长,兄弟姐妹闹不好还要反目成仇,光有情谊还不够,世界观要相似,兄弟姐妹中也要寻找性格相近想法相似的人,还要注重后天经历人生磨炼后形成的相似心态和成熟的理念。
我倒是欣赏德国老人追捧的搭伴养老模式,不论男女,同居一屋相伴终生,这种同居一屋的“同居”,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同居”的意思,而是因不满足养老院里的单调,大家志趣相投而自愿组合在一起,双方或多人生活在“同一间屋子”里。平时各做各的饭,只是每周末在公共厨房聚一次餐,有集体活动时,共同参与,要么到附近城市旅游,要么到音乐厅歌舞剧院赏乐听戏。如果平日谁生了病,同居的兄弟姐妹也会主动承担照顾帮助购物等。
还有一种搭伴养老也颇有新意,这是我从一篇介绍德国人如何养老的文章中发现的:“在德国,除了老人之间‘同居’养老之外,一些心态年轻的老人还喜欢与年轻人一起‘同居’。”我们将来真老了后,可能最有说道的是我们还有房子,我们可以试着以低廉的价格甚至象征性收点钱,把房子低价或免费提供给年轻人和我们一起同住,我们可以以契约的方式,年轻人可以承担部分力所能及照顾我们的义务,陪我们聊天,共同清扫室内卫生、协助采购等等。跨越年龄,彼此需要,理论上是成立的,如果社会实践中,有这样成功的例子,那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搭伴养老”,什么方式好?和谁搭好?你认为怎样的伴是好伴?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见仁见智。——本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