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30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的几位专业诗人和一批民间诗人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同胞,在上海豫园一侧古朴典雅厅堂举行“迎‘五·一’”诗会,当场朗诵一位102岁老寿星近日创作贺沪上一家民间诗社成立十周年的七律佳诗和书法题字,凸显 “诗歌益寿”“书法益寿”美好意境。会后,笔者探访年近八旬精神矍铄的回族诗人王耐。他当过上海市少数民族联合会《上海民族之声》报责任编辑,又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吟咏诗词,活得健康。忆及《新民晚报》1958年7月17日第5版刊出他的处女作《迷信思想打破它》,至今记忆犹新。
王耐,1937年9月出生于山东青州(益都)。当地聚居上千户回族人家。日寇侵华,他的父亲和当地许多青壮年参加了抗日部队。祖父出身于书香门第,常给幼年的王耐讲述爱国故事,教他背诵民族英雄岳飞《满江红》、文天祥《过零丁洋》等爱国诗词。1942年,他逃到黄浦江畔。1945年,年仅八岁的王耐和上海各族同胞一道燃放鞭炮,欢庆抗战胜利。申城即其第二故乡。
1954年,王耐进厂工作,自费订阅 《人民文学》、《诗刊》等。厂工会推荐他加入“榆林区工人俱乐部”诗歌创作组,转入杨浦区沪东工人文化宫和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参加诗歌创作活动。
1958年,投寄《迷信思想打破它》:“哪吒(呀啊)闹海胆子大托塔天王也不怕我们技术闹革命……撒下种子就结瓜”。经由素不相识的《新民晚报》编辑采用并联系著名作曲家沙梅为他这个默默无闻的青年所写之词谱曲,入选《上海民歌选》……企业举行国庆联欢会,文艺小分队青工特选《迷信思想打破它》上台合唱。人间自有真情在,助他圆了一个又一个青春美梦。
王耐曾在《劳动报》从事新闻工作兼任附属印刷厂厂长。1988年,他去香港考察采访,写诗抒发观感。语及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王耐时届花甲之年,喜不自胜。回眸他的新诗《太阳高高升起——欢呼香港回归之一》,曾在1997年5月上海各民主党派迎香港回归文艺汇演上由著名表演艺术家乔奇朗诵,现场观众热烈鼓掌;《路灯·大树·船桨·花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华诞”一次征文比赛中获三等奖;《心》在“庆祝建国50周年,迎21世纪诗会”上获一等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王耐曾作为上海唯一的回族诗人,应邀赴新疆昌吉,参加了北京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委托有关方面举行的全国回族作家、学者笔会,他作了 “爱我中华”即兴发言……长期在上海生活、学习、工作,又到北京和新疆等地游览大好河山,创作大量诗文表达心声:热爱各族人民共同家园伟大祖国、热爱城乡和谐社会、热爱晚年美好生活!游历五湖四海名山大川,观赏城乡新貌,看到汉、回、藏等各兄弟民族同胞先人所建文物古迹妥善保护,魅力无穷,让他心花怒放。
退休之后,体力有限,他不再剧烈运动“长跑”了,改在花香鸟语的林荫道上散步,一边构思诗词语句,体力脑力两全其美,也是量力而行老有所乐的一种健身方式。王耐笑道:“高瞻远瞩,心旷神怡,有益于心理健康;登山行路,运动脚力,有利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生活很有规律。晨五时起床,晚九时就寝,保证睡眠时间充足。享用清真食品。阅读自订的十几份报刊杂志,不断补充精神食粮。王耐心态平和,淡泊名利,钟情诗文,陶冶情操,感觉自己仿佛越活越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