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做事业
钢骨骼加绑带、马达配传感器,背包式蓄电池……钢铁有情,感受人肢体运动作出步态,绑定残疾下肢站起来、一起走。去年7月份,一家以法国数学家傅立叶命名的创业企业在张江成立,致力于给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或者老年人带去“钢铁侠”机器人。
2002年,还在上海交通大学读本科的顾捷参加了全国首届机器人创新大赛,他和团队同学超越惯常思维设计的投篮机器人,赢得了最佳创意奖。很多玩机器人的理工男,将此当兴趣,却不能做事业,因为靠“机器人”赚钱太难了。顾捷和另一位参赛队友徐振华偏偏立志将“玩机器人”作为一项安身立命的事业,将热爱进行到底。
2003年本科毕业后,两位年轻人各自到世界机器人领域的巨头公司工作,五年后不约而同辞职,共同首次创业。随着创业公司的钱越赚越多,公司被收购了,发展路线却离机器人领域越来越远,两位年轻人再次共同辞职,携手二次创业。如今,两位昔日的校园机器人“战友”,结成了专心只做机器人创新的商业合伙人,瞄准的是国际上最具市场前景的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帮助肢体障碍的人士重新恢复运动功能。
再走创业路
站在颇具科幻风的外骨骼钢铁甲旁,顾捷“有血有肉”地介绍起“钢铁侠”的核心秘密——力反馈能使钢骨架有了“触觉”,“感知”穿戴者站立行走时的各种力学参数,通过驱动髋关节、膝关节处四个马达,模拟出人的步态轨迹,帮助佩戴者完成直立行走。
“整套装备看上去有点粗犷笨重,总重量约20公斤,但是它已经是国际上最轻的同类设备了。更重要的是,它能让瘫痪者重新站起来,半身不遂的人外出行走,给残障人士燃起美好生活的新希望。”顾捷举例说明穿上“钢铁甲”后的神奇控制力:用人体举起一块土豆片的力量,就可以驱动“机器人”举起数十公斤的重物,并且不让土豆片断裂。
目前,作为国内首家从事外骨骼机器人研发与生产的企业,傅利叶已经拿到800万元的首轮投资,与瑞金医院、华山医院共同研发,将“钢铁甲”的“神力”主要应用于帮助身体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和老人,辅助他们行动和生活。“公司20多人2/3在做研发,来自机器人、生物医学、传感器等不同领域的专家正在全力攻关‘钢铁侠’样机,争取明年推出可定制的上肢、下肢‘钢铁甲’,价格将是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本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