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时,中华创世神话项目工程组委会副主任施大畏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绘画系主任刘进安、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邱瑞敏上台签约。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董云虎认为,本次文化创作工程拥有严谨的学术文本、有趣的故事演绎,以连环画为切口塑造形象,最后再做群雕和主题绘画。这个创作的顺序是遵循艺术规律的。
董云虎部长表示,在这次文化创作工程中,创作出传世的优秀作品,成为美术馆的“镇馆之宝”。董云虎强调,艺术家要把中华的文化自信当做创作的历史使命,对中华创世神话破解基因密码,为中华文化的传统奠定根基,为中华民族的神话历史铸魂,打破西方文化中心论,把打造传世精品作为工程任务的核心。
全国范围内物色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杜军表示,上海美术界的“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选题。中国文化历来就在讲故事,通过故事的口口相传浓缩成了神话,飞入了寻常百姓家。绘画也是在故事基础上的二度创作,本身就是一个艺术提升。杜军说,中国美协非常支持这个重大的美术创作工程。创作进度有条理、分层次地分为连环画创作、独幅绘画创作和雕塑创作。组委会通过中国美协这个渠道,在全国范围内物色优秀画家。
西藏美术家协会主席韩书力作为少数民族美术家发言,他提到,他在今年4月接触到了这个主题,还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创作工程,是中华民族多样性最为精粹最为华彩最为独特的部分。由上海市文化界主导筹划的大型工程,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参与这项工程创作的美术家里有少数民族画家,西藏自治区有4位著名唐卡画家和学院画家参与创作。中国少数民族画家参与了这项创作,有非常重要意义。
“让我们所有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艺术家,来重新温习祖国的悠久的历史,加强了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体认中华文明本源的难得机会,生活在边疆的画家,用形象思维和笔墨色彩来讲述中国故事的难得的实践。”他倡议要依靠那种静气和心无旁骛来精心完成作品,希望少数民族画家能为创作工程添彩。
创建大型雕塑群
作为《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型雕塑群项目创作执委会已经创建。
据悉,本项目创作立意遵循创作工程的主旨,拟定遴选十个左右的中华民族上古神话题材,进行主题创作。计划完成的群体雕塑总长30米、高度5-8米左右,另外结合一座总高12米的主题雕塑,共同形成“天、地、人、创世、起源”的大型时代命题。
这座公共雕塑群计划甄选10个中华民族创世神话故事题材,以青铜为质,在2017年10月完成;致力于打造数组能够反映中华民族起源的、永久伫立的大型雕塑艺术作品。创作执委会组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剑平表示,大型群雕希望在雕塑作品上有所突破,争取能够出作品出人才。
一项有挑战的尝试
画家代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员陈钰铭平时以绘制现实题材作品为主,他认为,这是个非常有价值的题材,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个了不起的创意,现代画家画远古神话,是一次有挑战的尝试。陈钰铭选择的是轩辕黄帝的题材。他来自河南,工作在北京,黄帝的形象对他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是一个新选题。“我觉得创世神话创作工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画家在创作时,不能一味追求浪漫,我们的目标是要把中国远古英雄的精神气质,中国文化最初的人文精神、人文胸怀通过笔触表达出来。但如何精准地表达,是一个难题。”
黄帝轩辕氏的祭祖活动,他参加过,但描摹轩辕黄帝,要求他与画家们重新去考证、去认识。“美术形象不能概念化,要贴近人文本质的精神面貌,要有从远古走来的那种神韵。拜祖大典上看到的轩辕黄帝像,基本上都是脸很长、胡子密、浓眉大眼的端庄形态,这种形态相对理想化,我觉得更需要给人物注入一种智慧,部落首领需要有智慧的光环。”他指出,远古领袖都是有大智慧、有号召力的,画家需要将题材升华,表现方式可以多重,自己不会单独绘制肖像,要画出场景,在情境中塑造人物。“历史画过去都是具体的,比如九一八事变、比如四行仓库血战等,环境道具都是非常具体的。画神话要靠资料也要靠想象,我还需要做很多考证。”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