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辞职
那年春天,连续下着好几天大雨。傍晚下班时,嘉毅包里的手机响了,对方是学校基建处的贺老师,他在电话里报告说:“教学楼的基建坑塌方了,有两名农民工被埋,生死不明,现在正在全力组织挖掘抢救。”
嘉毅意识到这是重大责任事故,应该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他扔下公文包,一边打电话给校长报告情况,一边赶往工地。
工地上大家都乱作一团。嘉毅找到了贺老师询问事故的情况,贺老师讲:自己知道情况后,第一时间就通知了他,是施工方延误了通报事故的时间,他们甚至还想隐瞒,后来看看收不了场,才告诉我们校方。嘉毅吩咐基建处的人,对现场采取安全措施,并要保护事故现场,等待上面调查组的进入。
嘉毅的手机又响了,来电话的是何麒,他在电话里要求嘉毅帮帮忙,不要把事故急着往上报,等他从广州回来再周旋周旋。
突如其来的事故让嘉毅晕头转向,旁边的贺老师提醒他,是否去医院了解一下情况,替学校向那些受伤的人表个态,慰问一下。坐在副驾驶位子上,嘉毅回忆着这次学校扩建的每一个步骤。他知道在建的教学楼底楼将建成两个下沉式的像剧场一样的大教室,下面还有停车场,基坑必须很大很深,平均深度达七米,一般在建造时要分两次开挖,第一层挖完后要做围护和支撑,防止四周的泥土塌落,而后再进行往下挖掘,在地下工程全部完工后再拆除不必要的支撑。他估计事故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施工方偷工减料,为了省钱,没有将支撑和围护做到位,在渗入地下雨水的作用下,支撑和围护无法承受周围泥土的塌落,导致事故灾难。
到了医院,他们了解到这次事故死亡两人,重伤三人。那三个重伤的,奄奄一息的样子惨不忍睹,其中一个还有可能会成植物人。残酷的现实刺激着他的神经和良心,想到还有两个去世的人,心中有种内疚感,似乎他事先是能够避免这场事故的,心情沉重。
在回去的途中,嘉毅想起自己未曾参与过招投标环节,便问道:“何麒的公司是怎么中标的?”贺老师表情看似很严肃,一口咬定:“招投标环节肯定没有问题,是校长亲自把的关。他公司的资质应该没有问题,符合招投标的要求,招投标的程序也是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的。他中了标,也不意外。”此时嘉毅耳边响起了何麒的那句:“基建处当然我会去的……”这时,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这种不好受的感觉,来自替那些去世的人难过和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两天后,何麒作为施工单位的负责人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受到警方的控制。学校的上级为了彻查事故的前因后果,在校委会上宣布组成专门调查组,由上级领导任调查组的组长,校长任副组长,嘉毅也算调查组成员之一。
嘉毅心里清楚,施工方出事故,学校必追究施工方是如何取得进场资格的,这肯定又和当时的招投标有关,而招投标自己几乎没有经手,全是由基建处操作的。他对何麒的建筑公司略知一二,按照他的判断,何麒能够得到这个工程的机会,肯定有猫腻。只不过自己不清楚这猫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不能随便怀疑,他也没兴趣关心其中的猫腻,却有一种哑巴吃黄连说不出的苦。但自己作为校方的工程总责任人,至少要承担失察之责,怠慢之责,无能之责。
嘉毅不愿意自己的良心受到任何谴责,对自己的责任不愿意遮遮掩掩,宁可承担责任,也不愿意让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他愿意为此付出代价,辞去副校长的职务,不过他认为,即使这样自己也无法面对学生。考虑再三,他索性辞去了学校的所有工作。
会议结束时,嘉毅已经打定主意,他回办公室赶写了一份辞职报告,尔后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坚定地把辞职报告递到了校长面前,说:“校长,我当调查组的成员好像有点不太合适。我作为主管这项目的人,理应接受调查,承担责任,我想还是辞职的好。”
校长诧异地接过辞职报告说:“我们学校可没有出了事情就辞职的习惯,即使要承担责任也要等到调查结束后才处理。你急什么?还有很多环节呐。”嘉毅面无表情地说:“出了死人伤人的事,我对不起他们,对不起学校。我身为主管,至少有失察之责,只能辞去职务,才能安抚我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