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陆品相
主任医师、南通大学兼职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普外科执行主任
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专业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会委员,徐汇区医学会外科学组组长,徐汇区卫生局外科质控组成员。荣获2004-2006年徐汇区学科带头人,2007-2009年徐汇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10-2012年徐汇区学科带头人。
主要从事普外科和消化内镜工作。擅长胃肠道癌症的外科治疗,各种消化道疾病内镜诊断及治疗,包括消化道息肉、黏膜下肿瘤、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消化道良性狭窄的扩张及支架治疗,胆胰腺疾病的内镜逆行胰胆造影术治疗等。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
正值夏末初秋,天气仍然炎热,夜生活更是多受年轻人欢迎。一到晚上,不少烧烤摊点、大排档坐满了吃烧烤、撸串的人,各个商铺老板揽客送菜忙不停,而来吃夜宵的人也一拨接着一拨。对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普外科执行主任陆品相表示,夜生活过于频繁,长期进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吃了夜宵就睡觉、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习惯易诱发结石病。尤其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因此,平时要养成多喝水、多运动的习惯。
常吃夜宵不吃早餐最易胆囊出问题
37岁的李小姐由于经常上夜班,习惯了平时不吃早饭,晚上吃夜宵的生活。李小姐曾检查出胆结石,但并不影响生活,就没有再关注。近几个月却时常胃部疼痛难忍,但因工作忙一直没时间去医院。最近,胃痛越来越严重,李小姐不得已来到医院检查,结果竟发现曾经的胆结石已经变成了胆囊癌变了。对此,陆品相主任指出,不少年轻人都爱睡懒觉没时间吃早饭,而不吃早饭不仅使胆汁浓度增加,还无法刺激胆囊排空胆汁,这就为形成结石创造了条件。而到了晚上,一些年轻人又开始大吃大喝,大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像烤肉、串烧等等,使得体内胆固醇偏高,造成体质肥胖,这又再次促进了胆结石的形成。
陆主任建议,晚上实在饿了,夜宵可以吃,但不要吃得太油腻,不要给肝脏和胆囊增加太大的负担;早餐的话,如果起床比较晚,也不用起来吃一点再睡,可以在起床后一个小时之内吃早餐,不要让肚子空太久。日常饮食生活要尽量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富含纤维素的食品,适量参加运动,这样可以预防胆囊疾病。
胃痛后服胃药无效应查查胆结石
25岁的秦小姐平时早上起床后就会胃疼,吃过饭后会好一些,容易干呕。但症状并不严重,也没有影响到生活,便一直没有在意,只以为自己这是亚健康。但秦小姐最近单位体检查出胆结石,大约1.4厘米,虽说并不太严重,但秦小姐仍然十分担心,便决心去医院查一查。经胃镜检查后,陆品相主任表示,排除了胃部疾病,秦小姐胃疼、干呕症状是由于胆结石引起的。而像方小姐这样1.4厘米的胆结石是不能自行排出的,只能通过手术将其取出,若不及时手术可能会引起急性胆绞痛、胆源性胰腺炎。在进行了内镜下微创治疗后,秦小姐的胆结石被顺利取出,胃疼症状也不再出现了。
陆品相指出,部分胆结石患者并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但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会复发。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才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这些症状跟胃炎相似,很多人往往以为是胃部出了问题,按照胃病来治疗,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经常胃痛但服药后没有明显效果的人,应查查胆结石,可选择定期彩超筛查。
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给胃肠道体检
对于大肠腺瘤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陆品相主任指出,40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为20%-30%,而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则上升为40%-50%。但由于便血在一些饮食起居不规则,大便秘结的青年人中较为常见,他们大多自认为是痔疮,往往延误了治疗时机。他提醒道,若用药一周后还有出血或用药症状好转后又有反复者,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而对于长期腹泻和便秘的患者,如果用药不佳,也需前往医院作肠镜检查。
如今,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为预防胃癌,陆品相主任建议,首先要检查胃部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每3-5年进行胃镜检查(45岁以上有胃部不适症状应进行胃镜检查);预防结直肠癌,普通人应每年进行大便隐血检查、每5年进行纤维肠镜检查,排除肠息肉引起癌病变的可能,而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大便隐血和纤维肠镜检查,同时每天摄入维生素C、维生素E和钙,每日食用适量的多纤维蔬菜、水果,少吃肉类食品,可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预防甲状腺癌,中老年人应每年进行多谱勒彩超的检查,避免日常饮食过量或缺少碘的摄入。
据陆品相主任介绍,普外科的手术治疗主要集中在胃、结直肠、胰腺、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目前,在胃癌诊治中,开展术前新辅助化疗、术中化疗及术后辅助化疗,5年总体生存率超过50%;在结直肠癌诊治上,徐中心普外科是国内较早开展低位直肠癌TME和保肛手术的单位之一,针对每个病例进行新辅助等个体化治疗,开展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系列综合治疗;在甲状腺的诊治中,手术并发症率低,小于0.3%,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注重保证重要功能不受影响,患者多有望得到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