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翻译完法国作家、画家弗洛克的“生活三部曲”绘本:《生活的样子》、《生活的意味》和《美好的生活》。要告诉孩子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美好的生活,是一件很有意义,而又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样的书,不能枯燥,不能说教,不能太深奥,又不能太肤浅,不能过多展现生活的阴暗面,又不能一味给生活涂上玫瑰色。这样的书的作者,必需是既能深入浅出讲述哲理内容,又能画出幽默耐看图画的大手笔。让—克劳德·弗洛克就是这样的一位作者。
有人问在翻译“生活三部曲”时,最打动我的是哪一句话?我觉得是《生活的意味》中的这句话吧:“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生活意味着有你!”
如果说《生活的样子》展示的是某一种生活,让孩子看到生活可以是这样的,或者说,有一种生活是这个样子的,那么《生活的意味》涵盖的内容要更复杂一些,它用最简单的笔触描绘人生,告诉小读者人生中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遇到哪些问题。其中有些情况(境遇),例如挨饿、坐牢、打仗、死亡,小读者不仅未曾经历过,甚至可能从未想到过。作者愿意让小读者先有个印象: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坑坑洼洼。
书中的爸爸一开头就说“生活意味着许许多多的可能性”,然后列举了好多种可能性,最后才对女儿说出这句话——它因其真实而有力量,因其朴素而打动人心。
给孩子讲哲理,讲得他们愿意听、能听懂,这是大本事。弗洛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绘本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译。书名的翻译就颇费踌躇。Où mène la vie这个书名不易译,关键在于其中mène(mener)的理解不易到位。出版社合同上的“暂定名”是“生活带我们去往何方”,这样译未必就错,但显然不是最合适的书名。按这个说法,有一页就得译成“生活带我们去往监狱”,作者不可能是这个意思。仔细看完全书,我意识到两点。一、法文书名的字面意思是“生活就在那些地方(展开)”,它使我想起何其芳的诗句“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二、作者说的是可能性,比如说坐牢,那的确也是生活中的一种可能性。作者画了父女在铁窗后面的形象,那是一种幽默的表达——既然是可能性,画面上就都由这对父女“代入”了。
所以,最后我用了“生活的意味”这么个译名。它未必就是最好的译名,但既然想不出更好的,也只能就是它了。翻译是个感觉的过程。译者设法把自己感觉到的文字背后的东西,让读者也感觉到,就是文学翻译的“大意”。就这一点而言,翻译绘本和翻译小说是一样的。
但由于体裁不同、受众不同,译者的状态会有所不同。译绘本,文字要更明快,更晓畅,译者在文字上的目标是明白如话,是贴近画面。图和文应该是一个整体。
《生活的样子》里有一句“不忘记我们都是凡人”,这句话读来意味深长,直抵人心。直抵人心,是写作的一种境界。看似一句大白话,却能在不同场合,体现不同的人生哲理。当我们看到画面上的小女孩在爸爸和兔子墓前拭泪时,我们能感受到,生老病死是人生中必经的阶段。如何面对死亡(对孩子来说,是亲人的离去),是人人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也许,作者不想给小读者心中留下过浓的阴影,所以在下一页,天使模样的爸爸又回来了,女儿的话让我们忍俊不禁:“爸爸回来了!在那儿,他跟人家都合不来……”
书中那位爸爸说得好:美好的生活,就是你自己选择的生活。他的“美好生活”是“弹奏肖邦和埃里克·萨蒂的曲子”。肖邦和萨蒂,也是我喜爱的作曲家。他们的曲子难度大,我这辈子恐怕是弹不了了。但我相信,在学琴过程中得到的乐趣,仍然会使生活变得美好。“生活意味着有你”——而你,要倾听内心的声音,选择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