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创刊70周年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邀清风去心火
荆 歌
  荆 歌

  扇子收藏,呈现出越来越热的趋势。当然,它不再是文人的专属,甚至不再是普通文人玩得起的东西了。今天的古董艺术品,已经是步入了资本收藏时代,一柄折扇,本来应是文士手中雅物,现在却与文人渐行渐远。扇子上风雅的书画,尽管依然是离不开文人,依然是文人生产制造,但消费的群体,却不再是文人自己。真要哀叹一声“满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了!

  扇子的价值,可以从三方面来讲:第一,当然是扇面上的书画了。这个很好理解,如果是齐白石、张大千画的,如果是弘一、于右任写的字,那当然很贵,一把能抵芸芸书画家千把万把。然而此其一。昂贵的扇子,常常还因为其扇骨的珍贵而价比黄金。以前好像评价一把扇子的标准,主要还是扇面。据说那时候人家买扇子,都是冲着扇面去的。甚至有的把扇子买到手,揭下扇面,随手就把扇骨扔了。当然卖方的作为,常常也是这样。你买了这个扇面,我就送你一把扇骨。但是不知从哪天起,主仆的位置似乎悄悄颠倒了。许多人买扇子,竟是冲着扇骨而去。当然,贵的扇面还是贵,但是它的价值,和扇骨分离了。扇面是扇面,扇骨是扇骨了。扇骨在收藏中,悄然成为了独特的一门。

  所以说扇骨的好坏,成了衡量一把扇子好坏的重要因素,不仅重要,而且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样的扇骨才是好扇骨呢?换个俗点的说法,就是什么样的扇骨才值钱呢?

  首先它要制作得好。因为玩家甚多,所以制扇在江湖三百六十行中,显得有些特殊了。就像玉雕、制壶一样,搞牛逼了便是大师。玉雕大师、紫砂壶大师、制扇大师,和打铁的、弹棉花的工匠当然不可同日而语。没听说过有打铁大师和磨剪刀大师的。扇子做得好,取材、形制,种种细节,都是美轮美奂,高人一筹。同样一把竹子做的扇骨,通常只是几十元几百元,而有的人做的,却要卖到几万。出了几万,还拿不到货,要排队,耐心等上一年半载。

  这还说的是素的竹扇骨,不带刻的。要是上面有了刻,若也是大师所刻的话,那个价格就不太好说了。明清两代,以及民国,有许多刻扇骨的牛人,当时可能不兴叫什么大师吧,他们在扇骨上以刀代笔,以刀行笔所不能行之事,花枝招展,春风十里。杨龙石、支慈庵、金西崖、花剑南、许修直、徐素白,这些人的手艺,在藏界备受推崇,一扇难求。然而当代竹刻名家安之先生一向反对在扇骨上雕刻,他认为一副好的扇骨本身已经是独立的作品,已经完美,再施雕刻,实属蛇足,并且他对自己所藏的一把明代扇子视若拱璧,他认为那柄扇子的尺寸比例、线条、气度,以及审美趣味已然炉火纯青,后世万般皆为众山之小。

  除此之外,选用什么样的竹子,也决定了扇子的品位档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上海购物节专版
   第A15版:上海购物节专版
   第A16版:社会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家装专版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民生上海
   第A23版:民生上海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国际新闻
   第A26版:国际新闻
   第A27版:家装专版
   第A28版:文体新闻
   第A2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3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3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34版:家装之窗
   第A35版:新民法谭
   第A36版:新民法谭
   第A37版:新民法谭
   第A38版:新民法谭
   第A39版:广告
   第A40版:广告
   第B01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纪念特刊
   第B02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3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4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5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6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7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8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9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0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1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2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3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4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5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6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责任编辑/杨晓晖
生活意味着有你
爱在人民广场
小胖老许遇“条感”
邀清风去心火
国球爱好者
早晨,从微笑开始
新民晚报夜光杯创刊70周年B14邀清风去心火 2016-09-09 2 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