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创刊70周年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球爱好者
耿 勇
  耿 勇

  凡人都有爱好,但爱好是分级别的,到了“发烧友”份上算是痴迷类的。打球时我们非常专注,先是练多球正手、反手。虽然我们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直板近台左推右攻起家的,可现在早与时俱进,拉起弧旋球,不仅如此,直板横打也有模有样,不管打得啥样,那标准或想象中的标准可不低。听说作为业余乒乓爱好者,看专业选手比赛或训练录像来模仿做法不可取。但此言,对于正置身于“乒乓发烧”的我们来说是听不进去的,因为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乒乓世界里,都有一个同样的错觉,那就是“想象是这样的,其实是那样的”。我们把打球当成作学问,标准要高,动作要规范,球速还不能慢。

  练球打好基本功,提高球技是个快乐的过程,许多时候,我们为自己能打出高水准有些难度的球而产生的快感是场外人难以体会的。每次练完球后,总要进行一下“实战化”,以检验练球效果。“实战”要计分,每到此时,心理战知识就派上用场。相互之间的一举一动,甚至包括一个眼神都能影响对手。所以有专业知识啥时候都不吃亏。我们同事中有一位女同志曾是部队专业队的,12岁从沪招入的,常来辅导我们,每到此时,我们大多数像个小学生,不仅当场不停纠正自己的动作,回家后还对着镜子反复挥拍练习。其结果是第二天打球手背酸痛。 

  在我们身边喜欢乒乓的人越来越多,“快乐打乒乓”微信群,主要是交流探讨乒技、乒理,不论是谁看到相关内容都放到群里。每逢重大赛事,大伙一方面都在网上看直播,另一方面还在群里交流。

  乒乓球打到炉火纯青,能打出“神球”来,那是国手们的使命和任务。作为我们业余选手来说,都是享受乒乓的快乐,把它当成“盛宴”来分享而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上海购物节专版
   第A15版:上海购物节专版
   第A16版:社会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家装专版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民生上海
   第A23版:民生上海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国际新闻
   第A26版:国际新闻
   第A27版:家装专版
   第A28版:文体新闻
   第A2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3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3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34版:家装之窗
   第A35版:新民法谭
   第A36版:新民法谭
   第A37版:新民法谭
   第A38版:新民法谭
   第A39版:广告
   第A40版:广告
   第B01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纪念特刊
   第B02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3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4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5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6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7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8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9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0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1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2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3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4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5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6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责任编辑/杨晓晖
生活意味着有你
爱在人民广场
小胖老许遇“条感”
邀清风去心火
国球爱好者
早晨,从微笑开始
新民晚报夜光杯创刊70周年B14国球爱好者 2016-09-09 2 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