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都有爱好,但爱好是分级别的,到了“发烧友”份上算是痴迷类的。打球时我们非常专注,先是练多球正手、反手。虽然我们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直板近台左推右攻起家的,可现在早与时俱进,拉起弧旋球,不仅如此,直板横打也有模有样,不管打得啥样,那标准或想象中的标准可不低。听说作为业余乒乓爱好者,看专业选手比赛或训练录像来模仿做法不可取。但此言,对于正置身于“乒乓发烧”的我们来说是听不进去的,因为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乒乓世界里,都有一个同样的错觉,那就是“想象是这样的,其实是那样的”。我们把打球当成作学问,标准要高,动作要规范,球速还不能慢。
练球打好基本功,提高球技是个快乐的过程,许多时候,我们为自己能打出高水准有些难度的球而产生的快感是场外人难以体会的。每次练完球后,总要进行一下“实战化”,以检验练球效果。“实战”要计分,每到此时,心理战知识就派上用场。相互之间的一举一动,甚至包括一个眼神都能影响对手。所以有专业知识啥时候都不吃亏。我们同事中有一位女同志曾是部队专业队的,12岁从沪招入的,常来辅导我们,每到此时,我们大多数像个小学生,不仅当场不停纠正自己的动作,回家后还对着镜子反复挥拍练习。其结果是第二天打球手背酸痛。
在我们身边喜欢乒乓的人越来越多,“快乐打乒乓”微信群,主要是交流探讨乒技、乒理,不论是谁看到相关内容都放到群里。每逢重大赛事,大伙一方面都在网上看直播,另一方面还在群里交流。
乒乓球打到炉火纯青,能打出“神球”来,那是国手们的使命和任务。作为我们业余选手来说,都是享受乒乓的快乐,把它当成“盛宴”来分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