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不只是一只
阿大葱油饼
朱晓昆
  朱晓昆

  阿大葱油饼摊。落脚在市中心一间老房子的后门口,老人在门里精工细活地煎着葱油饼,门外的食客排着长队,每人限额购买。这个小摊,近日被曝涉嫌无证经营,责令停业。

  其实,阿大葱油饼并不是近期因为外媒的报道才成为网红的。至少五六年前开始,它就因为“小时候的味道”、“弄堂的味道”而被市民追捧。人们慕名而去,当街品尝,并不曾关心过小摊本身的资质问题。

  资质问题一旦曝出,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没关系呀,也没吃坏过人;还有人说:老人一门手艺,不容易。总之有点忿忿。

  然而这些说法都忽视了最基本的一点:无证意味着非法,任何形式的非法经营,就算顶着排队几小时的光环,都不应该得到支持。市场经营必须遵循的法规,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而在这个前提下,也难免想到两个问题。

  第一,据称阿大这个摊其实摆了30多年,他也曾经有证过,后来摊头慢慢退缩了,有人呢投诉了,证也过期了。可以想见,其间执法部门与老人之间为小摊的存续进行过怎样的拉锯。实际情况是,小摊留下来了,但是,因为无证而导致的生存危机,是早晚要到来的。

  第二,现在怎么办?周边另外选址,租金高,与周边需要协调。阿大似乎也不是执意于将生意做大的人。多年前,我也曾经光顾过小摊,排队的人和阿大说:你店开得大一点呀,你每天多做一点呀,等等。阿大从不接茬回应。

  肯定不只是一只阿大葱油饼,不少馄饨、锅贴、大饼油条店,满足着周围居民的日常之需和对“上海味道”的怀念,店主也是良心制作。但因为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它们无证。

  法和情,当然法为重,没有证就不能开业。法为重,也可以用情,“无证”的具体困难是什么?跨前一步,及早介入,给予法规上的指导、政策上的扶持,都可以作出尝试。得悉有关部门正专题研究阿大葱油饼的合法经营方案,希望进展顺利。

  更期待有这么一批散落在市井深处的、持证的小店小摊,演绎城市里独特的人文美食风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45公里双桥滨江纪行
   第A05版:45公里双桥滨江纪行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健康E题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 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广告
期待社会抚养费逐渐“淡出”
不只是一只 阿大葱油饼
黄金屋
家外功夫要下足
画个饼给你们吃吃
“养猴为患”敲响人造景观的生态警钟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不只是一只
阿大葱油饼
2016-09-28 2 2016年09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