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公交车叫无人售票,多数人都刷卡,没卡的就投币,投币箱设在司机旁边,还没得找零。上下车也要分开,前门上后门下,或者中门上、前后门下。但在上下班高峰时,上的门实在挤不进去,有人就反其门而行之。在这样的拥挤时刻,至于刷不刷卡,或者是否一定要挤到司机旁边投币,我看司机都是睁一眼闭一眼,从不过问。这让我记起40年前,那时售票员是个人数很多的职业,而且一丝不苟,有人还炼出了火眼金睛,只要乘客从眼前一过,便可分辨谁是逃票的、谁还赖着没买票。为了五分钱的车票,我曾多次见过售票员加司机一起追出半里路,而一车的乘客就立在上面干等着,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幕。
睁一眼闭一眼,恐怕是一个社会比较宽裕后才可能出现,大家都紧巴巴的时代,瞪大眼睛才是常态。我如今住在乡村,四周种的都是玉米、红薯、小葱,邻居家有不少人常常早起骑个自行车,老太太就拽个小车,趁着赶集,顺便在附近拔几棵葱、掰几个嫩玉米、挖点红薯,农民看见了,睁一眼闭一眼,没当一回事。有的邻居讲礼貌,就会朝着农民喊:我拔你几棵葱啊!回答永远是:拔吧,没事儿,需要就过来!听着怪亲切的。至于桃子、枣子、梨,好像更是想摘就摘,果园主人一向睁一眼闭一眼。而我当年在农村插队时,看青、看果园、看菜地,可是个力气活儿,要带着棍棒、要彻夜不眠,还有扛着鸟铳的。一有动静,呼啦啦,一起包围上去,绝不会睁一眼闭一眼。
睁一眼闭一眼的事情,我在国外也见过。有一年去比利时参加一个文化节,从头至尾有好几个酒会,都是站在那里攥着个酒杯,围着几盘冷拼,走来走去。去了几次,我发觉,有那么几位老人的身影,总是出现,衣着很旧,但是正装,朴素整洁。他们的酒量大、食量也不小,从头吃到尾、喝到底。与他们聊天,彬彬有礼,但似乎与我们的活动毫无关系,不过,每次还都会捧着活动介绍阅读半天。我一打听,才明白,原来这些退休老人是当地各种酒会的常客。酒会虽说有请柬,但没人检查,服务员对他们更是睁一眼闭一眼,知道他们光临为了什么,只是从不道破。这些酒会不在乎多几个人、少几个人,可几位老人们在这里就很开心。
我们常说,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时候,睁一眼闭一眼,也是一种富有人情的不为,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