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五十年前我到东北以后才头一次听讲。平常讲东北方言丰富,其实是歇后语占据了交关份额。像“屎壳郎戴花——臭美”,“大姑娘上轿——头一遭”等侪邪气通俗,有一句还蛮有哲理:“皮裤套棉裤——必有缘故,不是棉裤薄,就是皮裤呒没毛。”近年来以辽宁方言为基础个小品介受欢迎,跟东北语言丰富直接有关。葛末上海闲话里是否有歇后语呢?当然也有。我收集了一点,算是抛砖引玉了。
行灶里推出木柴——千年难得;阿王炒年糕——吃力勿讨好;湿手搭面粉——想甩甩勿脱;热豆腐烫煞养媳妇——急煞勿煞;床头底下放鹞子——大告勿妙;扫帚柄上出冬笋——异想天开;顶仔石臼唱戏——吃力勿讨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肉骨头敲鼓——老是浑咚咚;吃素碰着月大——运道推扳;瘌痢头上插金花——死要好看;象牙筷上扳掐丝——硬捉扳头;朝天鼻头插筷子——像煞有介事;老虫勿留隔夜食——急吼吼;万宝全书缺只角——大失所望;额角头碰着天花板 ——运道太好;急煞鬼碰着慢郎中——白板对煞;剃头挑子 ——一头热;雀见砻糠——空欢喜;麻皮搨粉——白费劲;活狲屁股——坐勿停;瘌痢头儿子——自家好;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混汤摸螺蛳——趁机捞外快;捏鼻头做梦——胡思乱想;嘴硬骨头酥——外强中干;螺蛳壳里做道场——小地方办大事体;马屁拍辣马脚浪——白辛苦。
歇后语勿管是东北还是上海,过去侪来自旧时代个“草根”,有时“糟粕”难免。勒拉上海“歇后语”里对“麻皮”个嘲讽比较多,迭个跟老底仔呒没接种“牛痘”有关,使“天花”个后遗症相当普遍。 如:雨落灰斗里,鸡啄西瓜皮,脚炉盖当镜子等,“谜底”侪是“一脸大麻皮”。人家因“天花”而落下“麻皮”已勿幸,用迭些比喻去嘲讽,实在是勿作兴、勿应该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