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对网络传销伸手未成年人“零容忍”
文 澜
  文 澜

  只要交3500元入会费,每个月固定交760元就可以环游世界!听起来很美吧?这是一家自称旅游直销公司的组织打出的赚钱模式。该组织名叫“梦幻之旅”,曾被多地媒体指出涉嫌传销,南京警方还曾抓获涉嫌传销的组织内骨干。然而,据媒体记者调查发现,该组织在网上仍然很活跃,且有向未成年人渗透的趋势。

  对于早已恶名昭彰的传销组织,各地公安机关持续不断开展严厉打击。然而,一方面是传销组织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一方面却是打着各种旗号的传销陷阱屡有抬头之势。身陷传销魔窟的个人,精神身体都受到严重摧残,极有可能将亲友都拖下水,而受害者家属更是苦不堪言,眼看亲人落入“经济邪教”之手,不仅劝阻无用,还可能等来家破人亡的结果。

  此前各地屡屡曝光大学生深陷传销陷阱的案例,就是骗子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的心理,打着“虚拟经济”“P2P”“微商”等经济形式的旗号。这一次,传销黑手又伸向了未成年人。看看他们行骗的手段——团队首领名叫“雄少”,在微信朋友圈常常“炫富”。不是开豪车,就是戴名表,不断传递出的信号,“就是加入他们的团队,可赚大钱,享受阳光沙滩美女”。处于求学阶段的未成年人,普遍存在较大的学业压力,每天行走在课室、宿舍和食堂之间,三点一线日复一日的生活枯燥乏味。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他们,更容易陷入传销组织的心理陷阱,被深度“洗脑”难以自拔。

  进入互联网时代,传销骗局也与“网”俱进,发展会员、转账、授课多采取网络的形式,相比以往的传统传销骗局更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和社会危害性。网民低龄化的趋势,也让未成年人有机会接触了这些互联网上的“糟粕”,加上很多青少年网民常常选择在社交平台上“屏蔽”父母,这也减弱了他们防范风险的能力。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陷入传销陷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协力合作,工商、公安、检察机关的跨部门介入。从家庭和学校的角度而言,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就不怎么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只要经济上满足就够了。实际上,越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越应该拿出时间和精力,伴随孩子走过这一程。而成年人相对丰富的阅历也能帮助孩子辨识传销的真相。学校方面也应该提高责任心,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疏导心理压力,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

  从全社会的范围来看,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未成年人建立起良好的价值导向,具备辨是非、知荣辱的能力,防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潮泛滥。通过各种途径,在社会范围内普及正确的金钱观、物质观。让公众知晓,无论何种看上去很美的发财计划,如果脱离了脚踏实地的奋斗,只能是“请君入瓮”的骗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新民健康大讲堂/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汽车周刊
   第A2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4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阳光体育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8版:蓝天下的至爱
对网络传销伸手未成年人“零容忍”
见怪不怪
让高校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
鬓微霜 心莫凉
“健身运动”
校友捐赠,不以金额论英雄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对网络传销伸手未成年人“零容忍” 2016-10-26 2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