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交3500元入会费,每个月固定交760元就可以环游世界!听起来很美吧?这是一家自称旅游直销公司的组织打出的赚钱模式。该组织名叫“梦幻之旅”,曾被多地媒体指出涉嫌传销,南京警方还曾抓获涉嫌传销的组织内骨干。然而,据媒体记者调查发现,该组织在网上仍然很活跃,且有向未成年人渗透的趋势。
对于早已恶名昭彰的传销组织,各地公安机关持续不断开展严厉打击。然而,一方面是传销组织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一方面却是打着各种旗号的传销陷阱屡有抬头之势。身陷传销魔窟的个人,精神身体都受到严重摧残,极有可能将亲友都拖下水,而受害者家属更是苦不堪言,眼看亲人落入“经济邪教”之手,不仅劝阻无用,还可能等来家破人亡的结果。
此前各地屡屡曝光大学生深陷传销陷阱的案例,就是骗子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的心理,打着“虚拟经济”“P2P”“微商”等经济形式的旗号。这一次,传销黑手又伸向了未成年人。看看他们行骗的手段——团队首领名叫“雄少”,在微信朋友圈常常“炫富”。不是开豪车,就是戴名表,不断传递出的信号,“就是加入他们的团队,可赚大钱,享受阳光沙滩美女”。处于求学阶段的未成年人,普遍存在较大的学业压力,每天行走在课室、宿舍和食堂之间,三点一线日复一日的生活枯燥乏味。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他们,更容易陷入传销组织的心理陷阱,被深度“洗脑”难以自拔。
进入互联网时代,传销骗局也与“网”俱进,发展会员、转账、授课多采取网络的形式,相比以往的传统传销骗局更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和社会危害性。网民低龄化的趋势,也让未成年人有机会接触了这些互联网上的“糟粕”,加上很多青少年网民常常选择在社交平台上“屏蔽”父母,这也减弱了他们防范风险的能力。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陷入传销陷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协力合作,工商、公安、检察机关的跨部门介入。从家庭和学校的角度而言,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就不怎么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只要经济上满足就够了。实际上,越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越应该拿出时间和精力,伴随孩子走过这一程。而成年人相对丰富的阅历也能帮助孩子辨识传销的真相。学校方面也应该提高责任心,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疏导心理压力,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
从全社会的范围来看,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未成年人建立起良好的价值导向,具备辨是非、知荣辱的能力,防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潮泛滥。通过各种途径,在社会范围内普及正确的金钱观、物质观。让公众知晓,无论何种看上去很美的发财计划,如果脱离了脚踏实地的奋斗,只能是“请君入瓮”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