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媒体发布的2015年上海市初中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报告有一组数据:16%初三生睡足8小时,近一半的学生睡眠时间在7小时左右,其余的不足7小时,甚至6小时。报告指出:“这证明学生学习压力有所减轻,睡眠时间有所改善。”
对这些数据,我是相信的。一位同事的儿子在一所民办初中上初三,每天是晚上12点睡觉的。而他还是一个好学生,从小作业做得很快。然而,对于报告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除去16%的学生,84%的孩子睡眠不足8小时,这正常吗?一个成年人也需要8小时睡眠,但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十四五岁的孩子,却因为沉重的学业负担只能睡六七个小时。这还能证明学习压力有所减轻?
或许,我们的学校、家长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见怪不怪了。
不正常但普遍存在的还有课外补习。现在不补课的孩子几乎是没有的。小学生上数学、英语、作文,再学一个乐器或书法、美术;预备班的学生,则是一个英语、一个作文,外加两个数学班。这些差不多填满了孩子的双休日。
前几天又听说一怪事,奥数培训已经瞄准了托班的孩子。天哪,他们都是还穿着尿不湿、叼着奶嘴,话都说不清楚的娃娃啊。某培训机构“带头大哥”的招生简章明明白白写着:现在正在上托班的孩子,2017年4月接受评估,2017年暑假开始全年课程。当然,机构不会堂而皇之冠名奥数培训,而会以“思维训练”替代。民办小学的入学考试、培训机构的煽风点火,加上家长们的从众、攀比心理,使越来越多的幼儿被送进了培训班。起跑线越划越前的结果,是孩子的快乐童年消失殆尽,健康受到摧残,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扼杀。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现在,成年人都很注重健康养生,人人都知道这样一段话:“健康好比数字1,事业、家庭、地位、财富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自然就越富有;但如果没有1,后面的0再多也没有意义。”其实,孩子也一样,无论四大名校、八大金刚,还是北大清华、哈佛剑桥,如果没有最前面的健康这个1,同样是一场空。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健康包括身心两方面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