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鬓微霜
心莫凉
易 蓉
  易 蓉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这是一个好消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不过另一则有关老人的消息却令人悲伤。昨日,成都一位91岁的退休老人从18楼坠楼死亡,警方排除他杀的可能。这位老人患肺癌多年,坠楼前查出癌症扩散,邻居们猜测,老人长期饱受病魔折磨情绪不佳,曾对邻居们表达轻生的想法。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估算,抑郁症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7%—10%,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率甚至高达50%。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退化由多种原因造成,比如生理的退化、生活环境的变化、家庭的影响等等。但是老人自己,或身边的子女常常忽视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江苏一家媒体曾评选“老年人最讨厌的10句话”,“你真啰嗦”“不要老提以前的事”“不回去吃饭了,有事呢”“行了行了,随便”“说了多少遍,剩菜不要吃”等熟悉的话语榜上有名。看完我还挺惭愧的,起码中了一半啊!这些话语并不尽是“赤裸裸”的嫌弃和不耐烦,有的甚至是小辈的某种关心,但老人却不受用,甚至“很受伤”。

  老年人的心事可不是简单命题。曾有研究者对“老人为什么容易受骗”进行实验,发现年轻人和老人同样都能够识别可信赖与中性的人,但年轻人对不可信赖的人的敏感度高于老人。实验中,当奸笑表情等代表不可信赖者照片出现时,年轻人的前脑岛区域明显活跃,这一区域就是“直觉”的来源。但同样的实验在老人身上进行时,却毫无“直觉”,相应的脑区域未见反应。所以,老人容易受骗并不是因为他们“贪小便宜”,事情的原因往往复杂得多。

  人都有老去的一天,相比物质关怀,真要让老有所乐,还得多花心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新民健康大讲堂/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汽车周刊
   第A2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4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阳光体育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8版:蓝天下的至爱
对网络传销伸手未成年人“零容忍”
见怪不怪
让高校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
鬓微霜 心莫凉
“健身运动”
校友捐赠,不以金额论英雄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鬓微霜
心莫凉
2016-10-26 2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