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无性别公厕的三个问题
徐轶汝
  徐轶汝

  上海建造首座无性别公厕的消息这两天成了热门话题。

  据有关机构调查,在大型购物场所,88%的男性表示上厕所不用等候,而只有44%的女性认为不用等候,女性平均轮候5-10分钟,有的长达16.8分钟。设立无性别公厕,就是为了科学配置男女厕位比,解决女性如厕排队时间过长的问题。

  此外,无性别公厕对跨性别带小孩的人群,妈妈带儿子或爸爸带女儿的确带来了方便,也让孕妇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受益。不过,在谈到这一新生事物时,很多人都有一些困惑,梳理下来主要是三个方面:安全问题、感到尴尬以及有无必要。

  首先,建造无性别公厕目的之一是为了减少女性排队等候的时间,但女性对于厕所安全的质疑,也是无法回避的。比如,隔间的门板高达2.3米,真的足够高了么?是不是要延伸到房顶?再比如,门板足够厚了么?万一有不轨者试图打洞偷窥怎么办?又比如,厕所门锁是否牢固,用工具能否轻易打开?只有把这些疑虑一一打消,把安全问题彻底解决了,无性别公厕才有继续推广下去的可能。不然,无性别公厕很可能令女性望而生畏,逐渐成为又一间男厕所。

  其次,男女有别,又是私隐之事,只要稍微想象一下可能的场景,就会让人感到大写的“尴尬”:走进无性别公厕,抬眼看到的都是异性,这个队你还排得下去么?刚锁上门,隔壁如厕的声音伴随着二手烟幽幽传来,一想到那是一名异性,顿时进退两难……

  我想,女性去无性别公厕如厕会感到各种“不方便”,这是必然的。但无性别公厕的意义在于,它为女性解决了另一个更大的、更紧要的“不方便”,那就是着急时无处如厕的烦恼。与之相比,那些尴尬、不好意思的感觉,都可以稍微靠靠边。

  所以,建造无性别公厕究竟有无必要,这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不过在我看来,无性别公厕的目的在于“江湖救急”,因此适宜位置很重要,比如可能出现短时大客流的景点等。而若要真正解决“如厕难”,光靠建造无性别公厕恐怕是不够的,仍需继续在普通公厕的数量上下功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公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4版: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6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铲除“霸王条款”不能只靠消协
期待下文
无性别公厕的三个问题
古民居保护,避免“书生意气”
被“裸奔”
孝顺奖金与自愿原则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无性别公厕的三个问题 2016-10-27 2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