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长三角/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嘉兴12岁女孩每晚借电话亭做作业,等环卫工父母下班
~~~——嘉兴12岁女孩每晚借电话亭做作业,等环卫工父母下班
~~~——嘉兴12岁女孩每晚借电话亭做作业,等环卫工父母下班
~~~——嘉兴12岁女孩每晚借电话亭做作业,等环卫工父母下班
~~~——嘉兴12岁女孩每晚借电话亭做作业,等环卫工父母下班
~~~——嘉兴12岁女孩每晚借电话亭做作业,等环卫工父母下班
~~~——嘉兴12岁女孩每晚借电话亭做作业,等环卫工父母下班
~~~——嘉兴12岁女孩每晚借电话亭做作业,等环卫工父母下班
~~~——嘉兴12岁女孩每晚借电话亭做作业,等环卫工父母下班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话亭里的书房
——嘉兴12岁女孩每晚借电话亭做作业,等环卫工父母下班
黄娜
  嘉兴市中山东路,嘉兴中医院西边的一个电话亭,是12岁女孩晓华的“书房”:一把旧椅子当书桌,捡来的沙发坐垫当凳子,每晚借着昏暗的路灯看书写作业。

  晓华的父母是一对来自四川的环卫工人,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晓华就在她的“书房”里,安静地学习,等父母下班后一起回家。

  这是附近最亮的地方

  晓华的“书房”位于嘉兴市中山东路。她的父亲陈富康,每天就在附近1公里长的路段打扫街道,从早上5点干到晚上10点。

  冬天黑得早。下午5点半,路灯已经亮了,电话亭的照明灯也同时打开。陈富康从不远处的嘉兴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门卫室,搬来一张破旧皮椅和一个沙发坐垫,放进电话亭。椅子和坐垫,都是他捡来的,白天就暂放在门卫室里。等父亲布置好书房,晓华放下书包,拿出作业,专心做了起来。

  陈富康在这里扫了5年地,晓华就在电话亭做了5年作业。“没办法啊,虽然电话亭里夏天酷热,冬天透风,但熬一熬,这儿至少遮风挡雨,而且没人进来,看书清净。”陈富康说,他找过了,这是附近最亮的地方。

  父亲说,这也是人生财富

  陈富康和李代兰今年都48岁,老家在四川资阳,来嘉兴23年了。夫妻俩都只有小学文化,对晓华的功课,他们想帮忙却常常有心无力。“她数学还算好,语文、英语都不及格。”陈富康说,女儿记性不好,成绩跟不上,但只要女儿学习有进步,夫妻俩就很高兴。

  夫妻俩还有个大儿子,刚出来打工时,儿子才3岁,成了一名留守儿童。陈富康说,他和妻子在嘉兴拼命工作,就是为了给孩子攒学费,让他们能够好好读书。

  儿子没有让他失望,考上了西南医科大学,如今已经是一名外科医生。陈富康说,女儿虽然读书不好,但很贴心,经常帮着做家务,洗碗、扫地、洗衣服都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受点磨难也是人生财富,长大了知好歹、懂感恩。”

  谢绝所有金钱资助

  晓华在电话亭里呆了5年,不少嘉兴人都认识她,也曾经帮助她。

  “有些好心人经常给女儿买好吃的,送她衣服,我们很感激。”陈富康说,大家的帮助,让他们觉得很温暖。还有培训机构的老师特意找来,希望今后给晓华提供晚自习的场所。

  “天太冷了,我都冻得发抖,孩子更不容易。”一位老师说,晚上他们有老师辅导课业,教室里光线好,还有热水喝。

  面对这些好意,女孩父亲表示感谢,不过他说现在已经为晓华找到了新“书房”——嘉兴市中医院挂号大厅里以公共休息椅为桌,席地而坐晚自习。陈富康还谢绝了所有金钱方面的资助,他说:“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过日子。” 

  黄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高铁上的新江苏正加速驶来
温州鹿城区首创“微信审批”
义乌小学生捏出炫酷“黑科技”
名特优农产品来沪
震泽打造丝绸小镇
南京全城征集散落民间的明城墙砖
来沪推介生态旅游
电话亭里的书房
中盐新品达国际水平
新民晚报长三角/中国新闻A14电话亭里的书房 2016-11-22 2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