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副市长佩恰特尼科夫介绍,2010年起,俄罗斯做出了一系列健康投资。比如莫斯科在2010年和2011年投入30亿欧元,增设更多健康服务中心。过去3年,莫斯科成功降低了总体死亡率,特别是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预期寿命则增加到77岁。
古巴卫生部部长奥赫达介绍,古巴健康城市运动主要从流行病学角度,建立了健康城市网络,在社区的广泛参与和跨部门的合作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同时还建立了健康项目,共同推进促进健康的目标和行动。
在中国,一张涉及全民的健康网络也已建成。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开启了建设健康中国新征程。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在论坛上谈到,我国38个健康城市试点中,正积极推进健康社区、健康机关、健康企业、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的建设,以铸牢健康中国的微观基础。
事实上,上海在健康城市的建设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应勇谈到,2015年,上海市民的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2.75岁,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2003年以来,上海先后组织实施了五轮建设健康城市的三年行动计划,实践中始终坚持从市民的健康需求出发,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合作、市民参与的推进机制。上海积极致力于提高全体市民的健康素养,致力于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致力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努力为市民营造更加安全、更加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上海愿意与国内外城市加强交流合作,在建设健康城市的进程中携手努力,为增进人类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参与论坛的嘉宾认为,“健康”应成为城市发展的优先考量因素,健康更应当融入所有城市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当中。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城市管理者的直接影响在改善城市健康要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非常赞赏中国政府能够在今天由上海、北京这些城市带头做出努力,我也敦促各位市长,在中国其他城市也应该学习这些先进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