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亦姝的优雅从容、姜闻页的冷静淡定、侯尤雯的灵敏反应,都让现场评委拍案叫绝:“这肯定是童子功!”
来自魔都上海的这些小才女是如何养成的呢?拿侯尤雯来说,她以119秒答对27题获得第一名,成为本届诗词大会从百人团杀入挑战赛的最小年龄选手。从两岁起,她就接触古诗,《唐诗三百首》是她幼年的启蒙读物。她曾获得闵行区古诗文阅读大赛一等奖和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一等奖。去年9月,侯尤雯和几个同学成立了一个诗社,自己作诗,找老师品评。可见,在家里、在校园、在上海,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让孩子沉浸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侯尤雯感慨道:“这种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
上海市民文化节在2014年和2016年举办过“中华古诗词大赛”,从近10万参赛者中决出两批“百强”诗词达人,这次出现在《中国诗词大会》中的祖孙俩即小学5年级的张人匀和他外公就是上海的“百强”诗词达人。张人匀小学二年级时诗词量就达750首。以武亦姝所在的杨浦区为例,还连续7年举办汉字节,连续两年都有学生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全国性活动中脱颖而出。武亦姝本人的诗词量更是超过了2000首。
姜闻页同样“才”惊四座。她在第一次进入个人追逐赛时答对了全部9题,只是因为计算小分低于北大女博士陈更时才遗憾离场。姜闻页临别时以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打动了所有的观众。点评老师称她有“大将风度”。值得一提的是,姜闻页平时就是博览群书,她坚持每天都花两三个小时读对考试“无用”的书,她读过的书据称可铺满整个篮球场。这位诗情横溢的“小才女”还多次获得全国性数学竞赛奖项。姜闻页说,“古诗词是最让我陶醉的兴趣爱好。”可见,姜闻页是个全面发展的学霸,她说,“我从来不觉得文理是对立面,从小到大文理都齐头并进”。
虽然美少女们都拥有大量的诗词储备,但她们的诗词功夫都不靠死记硬背,而是对诗词的真正热爱。像武亦姝、姜闻页等16岁高中生都面临高考压力,但她们在学业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参加比赛,仍坚持学诗,她们的走红给更多家长、学生带来了思考。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