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摩洛哥之前搜集资料做功课,大多数人竭力点赞舍夫沙万,有的人甚至将其与希腊的圣托里尼比肩。
不远万里,身临舍夫沙万,我有资格说三道四:平心而论,圣托里尼悬崖峭壁上的小镇蓝白相间,与爱琴海融为一体非常有震撼力,见了之后即刻有疑似上帝居住的地方之联想。我还去过墨西哥依山而建的名城——瓜纳华托,满城涂成黄色,对视觉非常有冲击力。但蓝色风情的舍夫沙万,于我的视觉震撼力,逊色于圣托里尼与瓜纳华托。
是舍夫沙万盛名难副?那倒不是。究其原因,我想了想,圣托里尼蓝白相间在希腊绝无仅有;瓜纳华托山谷黄城在墨西哥独此一家。但我们抵达舍夫沙万之前,在摩洛哥的拉巴特“马约尔私人花园”,已见过马约尔蓝建筑;在乌达雅堡街巷内也见过蓝白民居;在紧靠大西洋的艾西拉艺术之城更是见识满城民居外墙的彩绘壁画,自然也有蓝色外墙,所以相比号称“蓝色精灵”的舍夫沙万,全然没有令人怦然心动的震撼。另外,最重要的是,不论是希腊圣托里尼还是墨西哥瓜纳华托都有非常抢眼、浓厚特色的地表建筑,这就能聚焦视觉,这是城市规划布局的灵魂。例如圣托里尼的白屋蓝顶教堂。显然阿拉伯人的城建艺术,逊色于欧洲人(圣托里尼自然是希腊人的杰作,瓜纳华托则是西班牙人苦心规划)。
虽然如此,舍夫沙万还是值得万里跋涉,到此一游。
舍夫沙万是个小镇,距地中海直线距离40公里,但因隐藏在里夫山的山谷中,我们从地中海之滨的德土安出发,一路沿着盘山公路翻山越岭,实际行驶里程约70公里。
它发轫于15世纪,濒临地中海居住的摩洛哥阿拉伯人,为了躲避当时的海洋大国葡萄牙人的侵扰,退避山区居住。17世纪西班牙人崛起,击退葡萄牙人,在此称王。但西班人用心于占领、经营港口滨海之城;大山深处的舍夫沙万,迄今只有一座“清真寺”能够证明,西班牙人在此仅仅打过酱油。
舍夫沙万的风情精华在老城区,街巷蜿蜒崎岖狭窄幽深,所有阶梯、墙壁、窗棂、门板等等都涂抹成蓝色。而且蓝色有天蓝、藏蓝、湖蓝、普鲁士蓝之分。人随便站在哪个街巷、门前、窗口,皆成如画且又灵动的风景,情绪盎然迷离醉人。
我们于黄昏时分才抵达舍夫沙万,因时间关系,我未能用脚丈量每个风情万种的小巷。这里的人除了对照相特别反感外,其他方面相当和善,个别街巷小贩甚至会说“你好”,招徕生意。利益驱动,是人类学习的最大动力。
夜里10时许,我还特地租了辆计程车,上山观赏舍夫沙万的夜景。夜幕下的舍夫沙万虽然没有了招牌式的蓝色风情,但山谷中的万家灯火,平添几分梦幻色彩。
次日,我还不辞辛苦地起了个大早,多地点多视角地观赏清晨的舍夫沙万。看着看着,突然联想:葡萄牙人也好西班牙人也罢,于舍夫沙万最终都是过眼烟云。人生得江山,得财富,得美人,能得几许又能守几样?于我,年年与志趣相投朋友携手前行,游走世界,已逾二十载,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