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柑橘暖香
阿 眉
  阿 眉

  去广东旅行时见到柑普茶,还没喝就对外形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是用红柑去掉内瓤塞满普洱茶叶一同干燥制成,成品外观就是小小一颗干透了的柑子,揭开顶端柑皮盖子取出茶叶来泡。味道无需担心是否合口,柑橘类的香气和茶香一定是调和的,西方也有以佛手柑香气著称的格雷伯爵红茶。二者相比,如果说伯爵红茶是隔着三五米人没到香水味先到的洋妞,柑普无疑是含蓄的东方女子,普洱茶香之外,只有一点点清淡的柑橘清香,但三五泡之后,茶香淡下去,柑橘的味道又一点点显著起来,一壶茶喝得出两种味道。

  自己吃水果时遇到形状规整漂亮的橘子,也常会把顶端一小片果皮像揭盖一样剥下一片,再仔细把里面的橘瓣取出,剥个橘皮小碗出来。放在暖气上方的搁板或向阳的窗台上脱水,几天后干透变硬,颜色也非常像柑普茶的外壳。烧牛肉的时候扔一个进去,纯粹为了好玩,小小一个也盛不了什么东西,而且干燥脱水后都会多少有点变形。一天在微博上看到个好法子,有人把对半切开的柚子皮放满大米固定形状,干透以后就成了个可以收纳杂物的大碗,但我更关心的是,那用来固定形状的大米,蒸出的米饭应该会有柚子的清香吧。

  这习惯追根溯源,来自小时候的一篇语文课文《小橘灯》,乱世里镇定勇敢的小姑娘为客人用橘子皮做了一盏照亮黑暗山路的灯。那学期好多同学都做过小橘灯,找个小钉子从橘皮底下戳进去,可把蜡烛头固定住,烛火点亮同时也烤出柑橘的香气。

  柑橘的香气和颜色殊途同归,都明亮、温暖、家常。捧着杯散发柑橘暖香的茶,想起那位课文里的小姑娘,带着笑意,手里拿着个大橘子,乐观地期待着“一切都好了”的明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新民健康
   第A2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中职风采
   第B04版: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6版:生态上海
南照:我心向往之的地方
是相遇,也是久别重逢
青岛马牙石小路 (油画)
春节的苹果
柑橘暖香
卖糖人(藏书票-民俗系列)
时光桥
天山赏雪
新民晚报夜光杯A24柑橘暖香 2017-02-15 2 2017年02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