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总理要送大熊猫给我们!”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西方各国与中国建交,大熊猫又担负起友好的使者重任。1973年9月,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大熊猫“黎黎”和“燕燕”落户巴黎文森动物园;1974年9月14日,大熊猫“佳佳”和“晶晶”抵达英国伦敦动物园;1978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第一次访华,中国政府赠送一对大熊猫“强强”和“绍绍”;1980年11月5日,西德总理施密特亲自来北京迎接大熊猫“宝宝”和“天天”……而在这一系列的“熊猫外交”中,最轰动的要数1972年中国政府送给美国的一对大熊猫。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据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国宾接待处处长唐龙彬回忆,中美双方在礼品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周恩来提名负责接待国宾的礼宾司司长韩叙准备,准备的礼品规格很高,有一件名贵的白玉提釉瓷瓶,一件杭州产的双面刺绣屏风,里面绣有龙凤,还有一件根据西方餐桌制作的绣花台布。在尼克松访华前,美方先后派了五六个先遣小组,唐龙彬回忆称,尼克松访华的先遣小组每次都会提到:“美国人民尤其是美国儿童太喜欢熊猫了,如果中国送我们一对熊猫的话,淳朴、天真、活泼又讨人喜欢,这跟美国送来的天鹅雕塑是一个很好的融合,也意味着中美两国关系将要迎来一个好的兆头。”而对于这些话,中方负责筹备礼品的人员都一字不落地如实写进报告,呈递给周总理。“写了好几次报告,周总理都没有给我们明确答复,只是说,先看着办吧。”
2月21日晚上,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为尼克松一行举行欢迎宴会,双方在北京厅交换礼品。次日上午,尼克松夫人按照行程去参观北京动物园熊猫馆。她对大熊猫喜欢得不得了,不断地夸赞。虽然有专门的摄影组跟随,但她还是用相机亲自为熊猫拍照,喂它们吃东西,临走时还依依不舍,不断称赞熊猫可爱。上街购物时,尼克松夫人和她的随从又买了一大堆熊猫玩具。唐龙彬感觉出,这是为了争取熊猫故意而为。事后,他向周总理反映了这一情况,当时总理没有明确表态。
本以为熊猫计划就此搁浅的尼克松一行人,在临行前的答谢晚宴上,却发生了出乎意料的一幕。据时任外交美澳司(今美大司)美国处处长、亲身参与尼克松访华中方筹备第一线的老大使丁原洪回忆:“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尼克松的一个宴会上,把熊猫牌香烟递给尼克松夫人,问她:‘喜欢吗?’尼克松夫人说:‘不吸烟。’周总理就指着烟盒上的熊猫图说:‘喜欢这个吗?你们把两头麝香牛送给中国人民,北京动物园也送两只大熊猫给美国人民。’尼克松夫人一听,惊喜地对尼克松叫道:‘天哪!你听到吗?大熊猫!总理要送大熊猫给我们!’”
北京动物园当时有10只大熊猫,其中有几只已经年岁偏大。而挑选大熊猫的途径一是从北京动物园现有的大熊猫当中挑选,同时联系其他城市的动物园作为后备;二是派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前往四川的卧龙、宝兴等大熊猫的栖息地挑选。最终挑选出来的是已经在北京动物园生活了一年多的“玲玲”和“兴兴”。1972年4月16日,飞越了太平洋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顺利到达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8000多名美国民众冒雨迎接。尼克松夫人也亲自出席了动物园熊猫馆的揭幕式。两只熊猫公开展示的第一天,就吸引了2万人排队参观。1972年也被美国民众称为“熊猫年”。
1972年9月25日,中日两国举行建交谈判,两国签署共同声明后,中国政府答应将宝兴大熊猫“兰兰”和“康康”赠送给日本人民。10月8日,当兰兰和康康乘坐的专机飞入日本领空时,几架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斗机立刻升空,护航到东京。在严密的警戒中,这对大熊猫由先导车开道直达上野动物园。经过一周的身体检查并适应了东京的秋风之后,才正式露面。日本报纸在报道这一盛况时,用了“等了一整夜,见面一分钟”的标题,计算出平均每人只能看30秒。
后“熊猫外交”时代
在1982年之前,中国的“熊猫外交”均是纯政治性的赠送模式。1982年,为响应保护濒危动物的全球号召,中国停止了向外国无偿赠送大熊猫的做法,大熊猫作为“国礼”的时代结束了,赠送仅限于国内。如1999年中央政府赠送给香港特区的两只大熊猫“安安”和“佳佳”,2007年又赠送一对大熊猫“乐乐”和“盈盈”;2008年赠予台湾地区的两只大熊猫“团团”“圆圆”以及2010年向澳门赠送的一对大熊猫“开开”“心心”等。
从1957年到1982年的26年间,先后有前苏联、朝鲜、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及墨西哥9个国家接受过来自中国的24只熊猫。而这24只大熊猫,现在仅有5只后代仍然健在,包括日本1只、墨西哥3只、德国1只。
然而,1982年的停止赠送并没有阻挡熊猫出国的脚步。1984年,中国曾租借一对大熊猫到美国巡展3个月,动物园在短短两三个月内获得了千万美元的门票收益。从1984年到1988年的4年内,仅北美地区就有洛杉矶、旧金山等地方从中国租借到熊猫,此外日本、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德国、爱尔兰、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众多城市通过短期租借也从中国获得了熊猫。大熊猫巡展日益成为牟利手段,频繁的活动延误了大熊猫的繁殖。此后,中国逐渐停止以商业目的租借大熊猫的做法,代之以“大熊猫合作繁殖”的名义。
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宣布禁止短期租赁熊猫,代之以合作研究的方式来获得熊猫。根据1975年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外国动物园只能以租借的方式,以科学研究交换的名义获得熊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中国动物园协会与国际动物保护机构经过两年磋商,达成了一项与国外开展合作研究的协议。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外国动物园可以从中国租借大熊猫进行合作研究,一对亚成体大熊猫的租借期通常为10年,承租的动物园每年支付100万美元的租借费,这些动物园饲养熊猫最大的支出是每年近100万美元的租用费。如果熊猫在出借期间生下幼仔,平均每年租金增加60万美元,4年后熊猫幼仔也要交还中国。倘若熊猫死亡,尸体也要归还中方。
1994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两只熊猫首次以“科研交流大使”的身份,旅居日本白浜山野生动物园。如今,已经先后与韩国、美国、德国、奥地利、泰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加坡、加拿大、比利时、马来西亚、荷兰等国家开展了大熊猫合作研究。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7年1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