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社交依赖朋友圈吗?
王蔚
  寒假里,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6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关于大学生使用朋友圈等空间的依赖性及其心理分析”调研。

  “在朋友圈、QQ空间等网络平台上,我们被大家发布的新年期待和年终总结等动态刷屏。此外,抢红包、编辑消息给列表好友逐一发送新年祝福、拿着手机坐在电视机前顺便看春晚……总之,这个年似乎就是在朋友圈里度过的。”学生们在调查报告中写到,其实如果认为大学生的春节天天都沉浸在发朋友圈,那是误解。据调查,大学生中有80.48%的人发布原创动态频率每周不超过5次,其中48.01%的人为0-1次。原创动态与转载动态不同,原创动态与自身生活相关程度更高,更能反应大学生对朋友圈等空间的依赖性。因此可见,大学生对朋友圈等空间的依赖程度是较为合理的。

  那么,为什么不少人会产生大学生极其依赖朋友圈等平台的错觉呢?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发布的动态内容多涉及情感表达且与生活相关度极高,如年终总结、新年期待等。并且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大学生们使用的社交软件也很多元化。据统计,朋友圈和QQ空间的使用频率最高,有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在同时使用两者,发布的动态有同有异。可见虽然这些平台并非不可或缺,但已成为大部分大学生生活中表达情感的重要窗口。既然如此,建立一个怎样的朋友圈,就成了一个值得深讨的问题。据上师大学生的调查分析,近半数的被调查者会通过被点赞获得心理满足,但同时又有约七成的被调查者会对动态设置权限,这说明大学生在表达情绪和保护隐私之间存在一种矛盾心理,在希望能得到他人认可的同时又害怕被他人了解。

  参与调查的学生表示,作为当代大学生,有权选择怎样过好自己的生活、怎样分享自己的生活,但更要有平衡好网络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的能力。 本报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新民健康
   第A2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中职风采
   第B04版: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6版:生态上海
上海学生古诗词学习优势“揭秘”
废物利用 制作花灯
大学生社交依赖朋友圈吗?
广告
新民晚报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B02大学生社交依赖朋友圈吗? 2017-02-15 2 2017年02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