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365天,中汽协《2016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通稿称:2016年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7%、53%。新能源乘用车销售33.6万辆、新能源商用车销售17.1万辆。新能源乘用车中,纯电动车销售25.7万辆,同比增长75.1%;插电式混动车销售7.9万辆,同比增长30.9%。
2016年年刊《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乘用车产销资料库”里,该年18家车企新能源乘用车合计销量29万辆,其中纯电动车24.3万辆、插电式混动车4.7万辆。新闻稿和资料库之间存4.6万辆差异,是因为《产销快讯》中的新能源汽车数据“含改装车”。
难以持久的暴增
2016年新能源汽车原预期目标未能实现,只是完成了去年四季度调整后的目标(50万辆)。对未实现70万辆预期目标的原因,目前有三种解释:一是归咎骗补,是骗补闯的祸;二是补贴政策迟迟不到位,耽搁了销售;三是质量问题,续驶里程短,不安全,拖累了市场。
原预期70万辆目标,纯粹是依据前2年增速推算出来的,很不靠谱。前两年由于同比基数很低取得了高增长,殊不知,要延续如此高速,却有很大难度。2014年增速3.2倍,2015年增速3.4倍,到2016年的1-8月,虽然维持三位数增速(产量增长111.0%、销量增长115.6%),但与2014和2015两年的3倍多的三位数,不可同日而语;1-9月产量跌进两位数,销量从前2年的3倍降至1倍;1-10月乃至全年累计增速均下滑至两位数。
最大赢家比亚迪
就销量、车型和品种而言,去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最大的赢家,非比亚迪莫属,该车企销量突破10万辆,且车型多、品种全,既有纯电动车,也有插电混动车;既有轿车,也有MPV和SUV;既有热销的老车型如E6电动车,也有入市的俏销新车型如秦EV电动车。
九家车企销量破万
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10.25万辆,拔得头筹,另有9家车企销量破万辆。吉利、北汽股份和江南销量依次为3.91万辆、3.80万辆、3.70万辆,江淮、上汽乘用车、江铃和奇瑞销量,分别为1.84万辆、1.66万辆、1.56万辆、1.43万辆。
9家车企中,多款品牌车型销量在万辆以上,且拥有较好的用户口碑。比亚迪E6纯电动轿车2.06万辆、秦插电混动轿车2.19万辆,奇瑞新QQ电动轿车1.49万辆,上汽乘用车荣威550/1.5L插电混动轿车1.51万辆。
新老车型竞绽放
去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新老车型同台竞技斗艳,竞相绽放,交相辉映。老车型增速,不乏有三位数,比亚迪E6增长153.60%、奇瑞新QQ增长105.67%、吉利全球鹰K17增长252.80%、上汽乘用车荣威E50增长262.86%;多款新车型销售上万辆,市场亮丽,比亚迪唐插电混动SUV销售3.14万辆、北汽股份D50销售1.90万辆、吉利帝豪EV销售1.72万辆。
中国品牌领风骚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国自主车企产品独领风骚。年销万辆以上的9家车企,都是中国品牌主流自主车企,中外合资车企也有涉足新能源车的,如东风日产的晨风纯电动车,年销1900多辆,增长70%,该款纯电动车是合资企业创建的中国品牌“启辰”系列。北京现代、华晨宝马和东风悦达起亚有点赶潮头,远不如东风日产,三家合资车企前年分别推出首望、之诺和华骐三款纯电动车,去年只有区区几十辆甚至几辆的销量,同比两位数下滑(首望下跌50.0%、之诺下跌90.9%、华骐下跌83.3%)。
中国品牌国有大企业(集团)北汽、江淮和上汽跻入万辆级俱乐部,但国企与民企相比,总体上逊色不少。
普混轿车难以做大
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中,我国新能源汽车官方定义,不含普通混合动力车型,而是属于节能汽车范畴,所以普通混合动力车为非新能源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相比,少了很多政策上的优惠与支持。较早引入我国的一汽丰田普混普锐斯轿车去年销售仅18辆,下跌95.0%,奄奄一息;广汽丰田普混新凯美瑞2.5去年销售了5654辆,下跌16.3%;上汽通用首次投入市场的普混轿车数量也寥寥,新君越1.8L普混销售1195辆、迈锐宝1.8L普混销售112辆。
张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