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沪上多个针对中小学生的学科竞赛考试纷纷宣布歇菜。先是“小机灵”杯竞赛活动组委会发公告决定今年不再举办该数学竞赛,继而,中环杯思维能力训练活动、春季书法考级考试等也宣布停止。这也是本市严抓严管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大背景下首批叫停的学科类竞赛考试。此消息赢得的社会反映普遍很好,但也有家长疑惑,类似的竞赛等避过“风头”后会不会又改头换面重新出笼?如果都把竞赛叫停了,会不会影响到相关学校的招生?
喜 减负就该用重典
“套用一句俗话:乱世必须用重典。”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到了对各种以应试为重点,以敛财为目的的学科类竞赛下猛药的时候了,该停的停,该关的关。据某“亲子网站”归纳的所谓“上海小升初各大名校认可的竞赛证书”,数学类有中环杯、小机灵杯、走美杯、华罗庚金杯、数学大王邀请赛,英语类有全能五星、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综合类有春蕾杯、希望杯等。该网站还列有对上述竞赛成绩“认可学校”名单,沪上多所知名的民办初中均在其中。在另一个竞赛报名网上,赫然贴有所谓的“四大奥赛和小升初择校的关系”。据该文分析,参加“四大奥赛”能入围决赛的比例约25%至30%,最终获奖的比例约为15%至20%,这些手握证书的孩子小升初去考“四大名校”应该是有底气的,如果考个其他“二流”的民办初中把握就会更大。
虽然市教委明令禁止以奥数成绩作为招生依据,但在上海“小升初”家长圈里,“奥数四大杯赛”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小升初”进入名校的一块隐形“敲门砖”,就比如,宣布今年取消的“小机灵杯”是针对沪上二年级至五年级的数学竞赛,是上海小学数学竞赛中最有知名度的杯赛之一,迄今为止连续举办了十五届。近年来“择校风”愈演愈烈,也催生了小学奥数培训市场的火爆,增加了孩子课外学业负担。
忧 死灰复燃埋伏笔
在此次市教委“减负令”的高压态势下,知名的小学“奥数四大杯赛”里的小机灵杯、亚太杯、中环杯先后表态停办,但截至昨晚,走美杯尚未有所表态。
奥数杯赛停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是家长间顿时议论纷纷,有为减负叫好的,也有表示措手不及的。三年级小学生小航的妈妈表示,刚给女儿报了奥数培训班,准备进入“小升初”杯赛准备,这下突然有点没方向。“不过,不管之后杯赛是否还存在,多学一点总归是好的。”另一位家长直言,以前家长让孩子考级、考杯其实也就是求个心理安慰,希望在择校过程中能够加码,现在这些都禁令了,升学时公开透明的竞争规则是否能够跟上,多少有些令人存疑。不过,女儿已经升入中心城区一所公立初中的张先生则认为,中国小学数学竞赛热已脱离了学习的初衷,有些口碑较低的杯赛甚至看准了家长的心态,是可以花钱来“买名次”的,即使是所谓“权威”的四大杯赛,也存在培训机构应试教、孩子刷题学的现状。
此次几大杯赛的停止,从其组委会的官宣来看,还是颇有些玩味的。比如,有公告称将不再协办上海地区2017年第28届“亚太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新加坡第一回合及第二回合比赛,原定本周日举行的亚太杯比赛将改名为“52数学能力测评(亚太杯)”。又比如,另一则公告称不再举办2017年第18届中环杯思维能力训练活动,3月11日的本届后续活动将更名为“思维100评测(中环杯)”。那么,到底是彻底停办还是换汤不换药,抑或重新改了个名字,这多少有些故作模糊甚至是为死灰复燃埋了伏笔。不管是家长们,还是教育界人士,都对净化整顿培训市场叫好,但同时家长们也表示出担忧,生怕这些杯赛“倒台”后重新换一件马甲再度粉墨登场。
赞 民校招生重素质
如果把竞赛都停掉了,会不会误伤到真正喜欢奥数的孩子?会不会影响到民办学校的选拔性招生?据记者了解,沪上的民办学校校长们对减负下猛药普遍持欢迎态度。民办交华中学特级校长赵凤飞表示,完全拥护市教委的各项减负措施,特别是对学科竞赛的叫停。他说:“现在的许多竞赛变味了,沦为只是为了进某某学校的一种功利手段。事实上,竞赛成绩并非真的在小升初时一定有用,民办校长们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查他们的发展潜质与本校的办学理念是否一致,而不是只看学生手里拿了多少竞赛证书。举个例子,有个孩子钢琴考到了10级,有个孩子没有学过钢琴,但其他方面却很不错,你说,这两个孩子有可比性吗?关键是对‘好孩子’‘好学生’的评判标准要科学,要多元,要真正着眼于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培养,绝对不能唯竞赛成绩、唯考出了多少张证书。”
至于家长们热衷的奥赛培训,有圈内人报料,大多数并无多少真正数学能力培养的含金量,有的只是变相的脑筋急转弯题,有的干脆就是糊弄孩子和家长。比如,有一道奥数题:“1、10、5、4、7、()、9、6,问()里填什么?选项为A我、B爱、C数、D学。”答案居然是根据汉语四声排列规律选择二声的“学”。数学教育专家、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斥责这样的题目根本不能算奥数题,就算是数学题也是毛病大得不得了。而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奥数本是一项十分正常的学科竞赛,并没有非禁不可的理由,奥数没有原罪,那么多国家都开展奥数竞赛,也有奥数辅导,但只有在中国,奥数变味了,它被当成了择校和加分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