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人数和女性烟民仍上升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10亿烟民,其中70%以上分布在发展中国家。预计截至2025年,全球吸烟人数将达到16亿,每年有约400万人死于由烟草制品引发的疾病。目前在中国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保守估计约100万,按照当前趋势发展下去,2030年之后,这个数字会飙升至300万左右。女性烟民的比例呈现进行性上升态势。
吸烟与吸霾,谁更毒
吸烟危害健康是二十世纪最不争的医学结论,在科学试验中,我们将“吸霾”与“吸烟”做比较,在三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吸上一支烟,PM2.5会飙升至700以上,相当于重度空气污染。由此可见,“吸烟胜却吸霾无数”,长期吸烟的危害远大于吸霾。“戴着口罩吸烟”更是本末倒置的无知行为。“吸霾致癌”尚需时间去验证真伪,但“吸烟致癌”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一支烟致癌危险性相当于1~4mrad的放射线,每天吸30支纸烟,相当于120mrad的放射线剂量。需要强调的是,被动吸烟或者二手吸烟也是肺癌的病因之一,其风险增加20%~30%;戒烟后2~15年期间肺癌发生的危险性进行性减少,此后的发病率相当于终身不吸烟者。
“戒烟难”的根源何在
在我们接触到的各类烟民中,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仅有不到1/3的吸烟者主观上有戒烟的诉求。克服“戒断”失败而复吸以及缺乏戒烟指导和支持,是主要的根源问题。有戒烟意愿,但缺少有效的戒烟指导,一些长期吸烟者往往不适合突然“戒断”,因为尼古丁依赖导致的戒断综合征会让戒烟过程变得异常难受,有一些戒烟者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往往能够持续几个月的时间,但身体的不适反应却久久不能褪去,反而容易导致复吸的发生。复吸对身体的危害不可小觑,复吸的吸烟量远超过戒断前的水平。戒烟绝非只是戒烟者一个人的事情,家人、同事、朋友应该给予支持,而非冷嘲热讽;专业的戒烟医生应该留意戒烟者在戒烟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及时予以答疑解惑;既往成功戒烟的伙伴们应发挥“现身说法”的作用,给予戒烟者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烟到底应该怎么戒
首先做好思想准备,确认戒烟动机。建议经戒烟门诊进行专业的个体化评估,确定适合的戒烟周期,并在实际戒烟过程中做合理的调整,基本的原则是在身体无不适状态的情况下,尽早戒断。
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可能造成“肆意”吸烟的情况,比如与配偶、亲人争吵;工作、生活不顺心;交通拥挤;空虚无聊;外出会友等。
对于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的烟民或既往“干戒”失败的烟民建议首选药物辅助戒烟,需要注意的是,用药周期因人而异,绝非千篇一律,而且戒烟药物尚未进入医保目录,尚需自费。
戒烟过程注重细节,关注自身吸烟行为,从减少非成瘾性吸烟开始;饮食辅助,推荐茶叶蛋、豆腐干、花生、燕麦、菠萝、苹果、胡萝卜、大豆等;适当运动转移注意力,也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进而使人产生愉快感,拮抗戒断反应。
对于育龄期女性烟民而言,根据月经周期,选择月经来前的一周作为戒烟起始,成功率最高。在月经前几天,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会降至最低,成功戒烟的几率就会直线上升。
周剑平(中国控烟协会全国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