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骤然下降,这尤其对老年人和幼儿的健康威胁较大。温度骤降易使老年人的血压明显升高,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幼儿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就需要“捂”,春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寒从脚底起”,足底神经末梢敏感丰富,只有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俗话说“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偏热性体质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殊不知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而入骨,易损伤骨关节而致病。
“雨水”时节要避免湿冷。年老体弱者如果经常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致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则易致头痛,故洗头淋浴后要及时吹干头发和擦干身体。
彭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