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1月启动了“海底超级高铁”水上地质勘探工作,在舟山打下了“新年第一钻”。4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乐嘉陵和众多专家来到舟山普陀,就建设世界首条海底真空悬浮隧道进行技术研讨。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已完成了舟山海底真空隧道初步方案研究。该公司总工程师贺维国是这个领域内的专家。他说,海底真空悬浮隧道,其实是在海底用真空管技术建造“超级高铁”。近两年来,这已成为全球的新技术热点。早在此前,他所在的中国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已经在全国四五个城市进行勘查,寻找适合建造这种“超级高铁”的地方。
“我们考察的主要原则有两条,一是自然环境,二是工程地质条件。”贺维国说,前期考察中他们去过广西北海、烟台至大连海域,还有浙江舟山,看是否适合修建海底隧道。“最终我们找到了两个地方,一处是烟台到大连,另外一处就是浙江舟山。”
为了完成初步的地质勘查,贺维国亲自带队到舟山。他说,目前初步地质方案已经完成,但建造海底真空隧道,涉及很多环节和技术,这些工作都在铺开中。贺维国透露,如果正式开工建设,最快预计三年建成。
贺维国介绍,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海(江河)底隧道的建设,发展到今天,建水下隧道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像舟山这条隧道的建设,海底地质勘查是第一步,根据地质勘查的情况,再选择最合适的线路。
“这里有个误区,越深的海底隧道越难建,但事实并非如此。”贺维国说,从地质角度来看,建隧道地质结构的稳定最重要,全是软土质或硬土质的地方,建隧道都可以,难度相对小,“比如我们在青岛做的海底隧道,管道埋得很深,直接从岩石里穿过,难度不高。反而是在那种忽软忽硬的土质里建隧道难度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