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从“新四大发明”看创新
汤嘉琛
  汤嘉琛

  中国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高的科技含量,让不少外国友人津津乐道,也让他们高呼“中国正进入一个新的创新时代”。前不久,在一项由“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参与的评选中,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曾以“四大发明”闻名世界的中国,再次以科技创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展理念。

  即便没有“他者”视角、没有“新四大发明”的新概念,我们也不难感觉到科技创新给中国带来的新变化。时速300公里的高铁拉近了城与城之间的距离,便捷的移动支付让我们进入了“无现金社会”,绿色的公共交通因共享单车而魅力大增,网购早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些都是“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例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些中国科技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且频频因“山寨”标签而饱受诟病。当科技创新的浪潮席卷全球,我们的科研综合实力一度严重落后,没有太多能拿得出手的发明与创新。不过,随着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投入持续增加以及“创新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科研领域“积贫积弱”的格局开始改变。

  全球化时代,创新是提升国家形象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一环。以近期在新加坡、英国备受好评的共享单车为例,最值得称道的不是那些设计得时尚而科学的自行车,而是中国让卫星定位、移动支付、大数据等科技成果发生“化学反应”的商业模式。同样是公共出行,从过去“偷师优步”到如今“摩拜出海”,变化可喜。

  以“新四大发明”为典型的科技创新,显著增强了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网购、移动支付等中国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并非原创,中国在很多核心科技领域仍是“门外汉”。换句话说,外国友人的掌声好听,中国媒体熬制的“鸡汤”好喝,但我们并没有妄自尊大、盲目自信的资本。

  去年,李克强总理曾在一个座谈会上提到,中国目前能造潜艇、探月设备、大飞机,却造不出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90%以上都要依靠进口。这个令人汗颜的案例,足以说明中国科研创新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看到中国在科研领域的进步,更看到中国与科技强国的差距,才是正常的大国心态。

  我们乐见中国“新四大发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也乐见科技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但客观而言,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中国要想在科技创新浪潮中勇立潮头,仍需进一步推进科研体制改革,仍需为科研工作者创造更好的环境,仍需减少行政权力对创新的不当干预。把“创新发展”理念落实到细节中,把“创新为要”贯穿于各个领域,才会涌现更多令中国人受益、令世界惊艳的创新成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从“新四大发明”看创新
大更要强
敲钟问响,树立改革效率观
维修中
切除肿瘤最后5%不能仅凭医者良心
对“租购同权”的误读是如何发生的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从“新四大发明”看创新 2017-07-24 2 2017年07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