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视舆情
对“租购同权”的误读是如何发生的
何小手
  何小手

  房价和教育话题总是容易引起舆论波澜,而两者结合在一起,比如学位房的相关政策,更是会刺激舆论的神经。最近一段时间,针对广州的租购同权政策的讨论可谓异常热烈。这样一项政策最初并不起眼,但经过外界各种“不怀好意”过于乐观的解读后,它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话题。后来,媒体致力于澄清误读,客观分析政策及其局限性,很多人似乎才恍然大悟。

  这样一项政策被快速传播,背后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无疑是对房价预期的影响。广州的政策出台后,很多解读尤其是自媒体的分析动用了非常夸张的措辞,认为政策将会让学区房降温,这无疑是租购同权话题最初主要的传播逻辑。

  当误读越来越普遍,媒体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向公众澄清误读。比如说广州的政策其实并非创新之举,此前在该市的部分区域已经有过类似的尝试,这一次只是将其推广到全市。至于备受关注的租房也能读公校乃至名校,批评者也指出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误解,政策允许读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读,因为按照政策,租房者是以统筹的方式分配学位,分配过程遵循的顺序是:第一顺位是“房户合一”,也就是监护人是房主+户主;第二顺位是房主;第三顺位后才是租房者。

  以目前学位供应状况而言,按照这一顺序来分配学位,租房者要获得好学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为现实的情况可能是,只能寄希望于主管部门统筹从而获得相对偏远的学位。显然这与最近外界的解读相差甚远,对租购同权的过度追捧的结果可能是,租房者不能获得预期的学位,且要承受租房价格上涨的压力,事实上舆论已经出现这方面的担忧。

  媒体最初在报道这则消息的时候其实有所保留,但为何舆论后续发酵会出现各种误读?很多特定信息的传播,背后都有利益的驱使,有批评者就指出此番误读有房产中介推波助澜的影响,在能想到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中,房产中介对于房价无疑最为敏感,他们愿意放大任何可能助涨房价或租价的信息。在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他们最喜欢用“房价永远是昨天最便宜”这类耸人听闻的文案来刺激人们的神经,如今房屋租赁据说是房地产市场的下一块蛋糕,面对租购同权这种所谓的利好,他们能不放大?

  但是,要说完全是房产中介主导了这次舆论热潮也有些言过其实,租购同权政策之所以受追捧,可能还受到更深层次传播学规律的影响。人们获得的往往是自己最想看到的信息,即充满偏见的信息,为了契合人们的预期,有的信息生产者不在乎信息是否客观。总结各类标题就可以发现,不明来路的小编们是如何挖掘人们的好奇心,又是如何利用人们的心理偏好的。在经历了漫长的房价上涨期后,租购同权这类容易让人产生房价下跌幻觉的政策,注定会在反复的误读和澄清中成为一种传播现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从“新四大发明”看创新
大更要强
敲钟问响,树立改革效率观
维修中
切除肿瘤最后5%不能仅凭医者良心
对“租购同权”的误读是如何发生的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对“租购同权”的误读是如何发生的 2017-07-24 2 2017年07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