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字兰亭》之二:和
王默之
  王默之

  如果说《兰亭序》的永字没写好,这个“和”字(图1),就显示出书圣的非凡功力了。起笔一短撇,也叫啄,如快隼的敏捷一啄,轻快有力。第二笔,一横,起笔特别低而且拉长。按通常的写法,这一横会在从上而下三分之一的地方,可是右军的起笔在二分之一以下。第三笔的一竖,写得比较短,使得整个和字显得宽而扁。通常我们知道,欧体字相对比较修长,褚体字比较宽扁。右军的字是随字赋型,或长或扁,变化莫测,所以最不容易学。

  第四笔一撇和第五笔一点,写成连笔。按照书法的布局规则,口字旁在左边的,口要写得高一些,而在右边的口要写得低一些。帖中的嗟、喻、知等字,都是符合这一规则的,我们以后会讨论。

  在兰亭序中,和字出现了两次。第二个和字(图2),明显不如第一个写得好。起笔短撇和一横还算不错,但一竖就偏细弱。也许他书写时走神,要写成别的字,右边的口写得太大, 而且最后一横写了两次,貌似笔误。这个笔误,让后世的临摹者凌乱了。我们来看看后人的临本。虞世南的临写(图3),第一个中规中矩,但缺乏原帖的神采,右边的口略显呆滞。第二个(图4)把口的最后一横加粗了。褚遂良的临本(图5、6)写得自由洒脱,但不及冯本的精彩。赵孟頫的《临定武兰亭》,第一和字(图7)写得规矩挺拔,第二个(图8)把最后的笔误写成一长钩加一点,显得灵动自然。

  在智永《真草千字文》(图9)和藤原行成《白氏诗卷》(图10)中,和字的写法与禊帖很相似。《九成宫》有两个和字(图11、12),虽然是正楷,但除了撇点没有连笔,其他笔画也很相近,可见欧阳询学王字,是有很深的功底。

  综上所述,禊帖的第一个和字写得超凡脱俗,后世临写者几乎没有写得比这个字更好的。但第二个和字有笔误。如果我们来为这个字打分的话,第一个和字写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得满分十分。第二个和字,结构略失,扣两分;加上最后多写了一笔,扣两分,只能得六分。其他和字,以藤原为佳,可得九分。

  上次品评的“永”字,因为第一笔的点和最后一笔的捺都没写好,各扣两分,也可得六分。而上次罗列的智永及欧虞褚所写的永字,字型工稳,但缺少书圣的精彩,可得八到九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金融城
   第A16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A2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专版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贪小”会“失大”
在金宝喝金花六堡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品字兰亭》之二:和
范 老
飘香的炒麦粉
品尝长江第一鲜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品字兰亭》之二:和 2018-04-21 2 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