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的小说新作《修改过程》里有这样的话: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修改过程。我认识韩少功已经40年了,亲眼见证了他如何从小韩活生生被修改成了如今的老韩。而且我认为他的人生修改过程,是我目力所及的人群中,很少有人能达到的成功过程。我所说的成功,并非世俗意义上那种你成了多大名,赚了多少钱的成功,而是你是否按照自己青年时代的蓝图,通过不断努力的修改,最后无限接近于设计初衷的成功。比如说,他在还是小韩的时候,就有了要回到下放的乡村去盖房子过日子的计划,结果二十多年之后真的去了,一去就是二十个春夏,在那儿养鸡育菜种树栽花,还写了数部质量上乘的著作。在我看来,这便是他人生修改过程的重要部分,这种修改的实施,除了需要热血激情需要冷静思考,需要智慧、勇气、定力、意志、决断力与执行力,更需要超凡脱俗的价值观来支撑。下乡盖房子这件事,曾是许多作家朋友的人生计划,但真去盖了房子并且真去过了日子的人少而又少,真去过了日子,又没虚度这些日子的人,更是绝凤毛麟角。生活在我们这个风云变幻异象纷呈的国度,要以流水般的刚毅和柔韧,朝着预定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前行,最后抵达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多么不容易。
纵观韩少功的文学创作,他的小说越到晚近越是贴近生活贴近人物原形。阅读《修改过程》的时候,我非常之愉悦,那里边的人物,当然是由南京的鼻子北京的嘴湖南的双眼皮共同塑造出来的,但不少细节都让我非常熟悉,知道它们来自哪里。虽然作者采用了元小说的框架,实施了在虚与实之间来回转换的计谋,除去文学技法方面的追求,回避当事人对号入座这方面的考量是不容忽略的,也是避免写作受到约束和干扰的必要手段。现代主义文学元素的加入,给作者带来无限的空间和方便,让他能随意出入虚幻和现实之间,将很先锋的技巧玩到不露痕迹的地步。《修改过程》没有一般知青小说那种自恋,属于自嘲精神非常强烈的书写。这种自嘲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出自于一种很强的自信,即作者对人生自我修改过程的自信,自信的人才有本钱来自我调侃。
在大家的眼中,现在的老韩已经活到了德高望重的位置,他的系列思想随笔,包括前几部长篇小说,以及他自己刻意而为的那些现代主义名篇,大多是庄严的、深刻的,甚至有些沉重的,其思想含量让当下藐视文学的理论家们,也不得不刮目相看。对他在这个时间节点,拿出这么一部充满生命青涩印迹,以不加掩饰的自嘲互嘲为主调的小说,我是非常佩服的。这种放松标记着老韩人生境界的新高度,他在不断地超越自己,而且越来越随心所欲。我预感到这部小说的创作,有可能开辟他创作生涯的新格局,一种独步天下的心态与炉火纯青的技法相结合的高大格局。
他的小说,特别是《马桥词典》之后的小说 ,早就有了许多亦庄亦谐,外庄内谐的篇章。《修改过程》较之他过往的小说,庄与谐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调整,风格也更趋向外谐内庄,在满纸看似俏皮的话语里,仍然饱含着一以贯之的理想情怀与现实悲悯,让我们在笑声中感动,在泪水中沉思。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和过来人,我从《修改过程》的字里行间,完全能够嗅到当时社会生机勃勃的气息,看到热气腾腾的景象。在一部以现代主义叙事风格为框架的小说里,要把每个人物写得如同室兄弟隔壁阿姨那么活灵活现,难度有多大,有过类似写作经验的人都会明白。
我要由衷祝贺老朋友,能向读者们奉献出如此青春焕发的作品,并奇迹般地保持着小韩同学的精神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