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以刘开渠的人生四阶段全面展现其艺术成就,并系统地介绍了他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关系。刘开渠的艺术发端恰逢现代美术在中国萌芽时期。从学习绘画到留法钻研雕塑,他都走在了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前沿。展览还展出了从法国借展的刘开渠留法时期的恩师朴舍教授的历史照片及文献手稿。
怀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刘开渠放弃了在法国的优裕生活,应蔡元培、林风眠之邀,于1933年回到国立杭州艺专担任雕塑系主任。这一阶段,他开始在中国美术史上真正崭露头角:1934年完成《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中国首座抗战纪念碑),1939年完成《王铭章骑马像》等,成为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渠”人。1937年,刘开渠的《战士》等作品参展全国第二届美术作品展览,《新民晚报》的前身《新民报》发表吴作人的文章《美展中之雕塑》,特别肯定了刘开渠的作品《战士》。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新中国最重要的美术工程项目之一,整个纪念碑的碑额花纹浮雕、台座正面的三块主题浮雕《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欢迎解放军》《支援前线》和碑身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恩来总理撰写的碑文放大、设计制作等都出自刘开渠之手,三块浮雕是他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碑上的每个人物都是经过高度凝练的艺术化、理想化的形象,表现了农民和工人的质朴、妇女和儿童的可爱、老人的稳重慈祥。这些人物脸上的期待、舒缓、喜悦和幸福的表情与冲锋战士面部紧张的神色形成了对比,让观者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本次展览为201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开渠百年——纪念刘开渠诞辰110周年展”的延续。
展览将持续到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