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查发现问题
在新闸路1335弄,一排垃圾箱房外观干净,各类垃圾标识清楚,告示牌上写着“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时间,上午九点前,下午四点后”。然而,封闭式厢房外还放着个垃圾桶,桶里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混杂,地上暗沟中也流淌着暗红色的水,有些蚊蝇在飞。
同样,在江宁路906弄,封闭式厢房正中间也开着一个“窗口”。记者看到,下午2时多规定不能丢垃圾,仍有两位居民把酒瓶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袋,丢进了窗口里的桶内。
既然定时投放,为何要留窗口?小区保洁员坦言,如果不留窗口,投放时段外,就会有垃圾堆在厢房外的地上。“以前是全封闭的,但有些居民习惯中午下楼,顺便把垃圾带下来,门关着就会放在地上。不忍心让老人再跑一次,索性外面放个桶,我们隔一段时间再重新分拣一下。”保洁员解释。
对此,巡查人员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同:“该关上的还是得关上,定时投放的习惯要慢慢培养。”
公厕卫生保洁好
巡查中,沪上公厕的保洁卫生状况较好。在北京西路1682号公厕里,厕位和地砖相当干净。而在延安中路840号和石门二路345号公厕,尿布台、儿童洗手台和小便池则全部备齐,令挑剔的监督员们竖起了大拇指。
监督员陈美珍说,自己连续2年对中心城区的公厕进行暗访,发现公厕卫生状况越来越好。“很多厕所里装了空气净化器,异味几乎没有了,保洁员也不‘断档’,不停地打扫。哪怕在铁路上海站附近排长队的卫生间里,我也没闻到异味。”她说。
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表示,在首次巡查之后,还会对其他区的垃圾、公厕和道路进行巡查。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