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56岁的江阴阿姨名叫陈菁,由于女儿在在里约热内卢工作,当得知里约奥运会开幕式表演面向全球招募志愿者,陈菁便递交了报名申请。并在今年2月收到了里约奥组委的电子邮件,通知她入选了奥运开幕式的舞蹈表演。
回忆起入选的一刻,陈阿姨并不十分惊讶:“我肯定能录取,因为(面试)跳到一半时,评委当中就有一位穿过队伍,走到我面前来。他就用英文问我,Are you a dancer?意思是,你是专业舞者吗?我也能说简单的英文,就比较谦虚回答他,说我不是专业的,但我也教拉丁舞。”
陈菁从小喜欢舞蹈,是中国最早学拉丁舞的一批人,工作时就从事业余舞蹈教学,退休后和丈夫定居江阴,全身心投入舞蹈教学,现在是江阴的国标舞教师。
今年初来巴西看望女儿时,陈菁在桑巴大道上参观了一次桑巴学校彩排后,她惊讶地发现,巴西狂欢节的桑巴更注重全民参与、全民娱乐,对技术和竞技性要求并不高。于是在支付了500雷亚尔(约合842元人民币)的服装费后,陈菁如愿参加到该校的里约狂欢节甲级非专业表演方阵中。
“巴西狂欢节对舞蹈的演绎,和我们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是在中国,团体舞蹈肯定要讲究整齐划一。在巴西是绝对不需要,完全让你自由发挥。”陈菁说,“舞蹈动作上按照校歌的桑巴节奏去跳就可以了。基本保持队形,差不多在一排,就OK了,动作随便跳。”
得到开幕式的入选通知后,陈菁在5月又来到了巴西。5月28日开始第一次训练。开幕式表演训练一共有23次。
最让陈菁印象深刻的是里约奥运会组委会对志愿者的尊重,巴西组委会将所有志愿者的照片都打印出来,张贴在马拉卡纳每个角落,“里约奥组委非常人性化。”
特派记者 陶邢莹(本报里约今日电)